經濟/前瞻基建計畫應更有前瞻性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4 03:11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會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特別條例草案,院長林全花了超過一小時說明前瞻基礎建...
行政院會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特別條例草案,院長林全花了超過一小時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內容。記者胡經周/攝影
行政院宣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規劃在八年內推出超過1兆元的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由於投資金額龐大,大部分會用特別預算的方式來支應,其中8,000多億會舉債來籌措,剩下的2,000億則以這兩年超徵的稅收來支應。另外,大部分的基礎建設會投資在軌道建設方面,預計未來八年各縣市的軌道建設總金額將達到9,500億元,其中有4,200億元將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支應。
行政院長林全說,這些建設都是必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一方面藉由政府支出增加,達到擴大內需和刺激經濟的效果;另一方面,由於許多建設都是提前做,所以可以稱為「前瞻計畫」。

台灣近幾年來的經濟動能並不好,政府支出受到舉債上限的限制,公共投資的金額與規模都比以前少很多,因此現在政府提出擴大公共投資計畫,改善各縣市的軌道運輸,也希望藉此擴大內需,增進經濟成長。對於政府的努力我們給予支持,然而也要提醒,政府的資源有限,加上舉債空間的限制,規劃時必須更為謹慎,讓有限資源得以達到最大的效率。

在「前瞻計畫」中,軌道運輸建設占的比重最大,總金額達到9,500億,其中有一部分是已經完成規劃了,包括台北捷運的三鶯線(502億)、桃園市捷運綠線(982億)和新北市的三環三線等,其他還有幾項重大的新計畫,包括高雄捷運延伸環狀計畫(1,450億)、大台中山手線(600多億)、台中捷運藍線(800多億)及桃園鐵路地下化(964億)等。軌道工程可說是前瞻計畫的重中之重。

然而,軌道工程遍地開花,真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投資嗎?幾個長短期問題值得深思:首先,鐵道工程不但興建需要大量的資金,其後在維護上也需要持續投入,因此,政府部門在評估一項軌道工程是否值得投資時,其投資報酬率及自償率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這其中人口密度、未來人口的成長及經濟發展潛力等,都是必要的評估項目。

比方說,桃園市有桃園區、中壢區和八德區等三個原來的縣轄市有足夠的人口密度來支持捷運系統;再從人口的成長率來看,桃園市人口成長率較高,可以支持未來捷運的發展。另外,就城市的經濟發展潛力來看,大約也只有桃園市經濟發展潛力較佳。至於高雄、台南和台中,人口密度、人口成長和經濟發展,都受到相當的局限,現在投入大量的軌道建設,未來的需求是否足夠支應或維持營運,都很令人擔心。

其次,許多都市裡本來就有台鐵系統,如何把台鐵的使用效率提高,或是加以轉換成捷運系統,應該也是前瞻計畫另外一項重要的考量。比方說,在前瞻計畫中的基隆輕軌建設,規劃在目前的台北南港和基隆間的台鐵軌道上行駛,其實這種規劃的實質效益會並不大,因為一方面輕軌運量有限,另方面又排擠了台鐵本來就有的運量。真正的前瞻計畫應該是評估在需求足夠的情況下,考慮把基隆與台北間的台鐵全面改成捷運系統,例如原本的台鐵淡水線全面改成捷運淡水線,就非常成功,這才是真正「前瞻」。

第三,另外一個「前瞻」的問題是,無人汽車在幾年內就會上路,未來國人對於汽車的需求應該會增加;相反的,對於軌道運輸的需求就會減少;然而,政府卻大力推動軌道建設,萬一到時候需求減少了,不是更難去維護?又要如何發展?因此,現在評估大量投入軌道建設,應該納入這項因素。

最後,台灣的國土面積並不大,「前瞻計畫」應該是全國性的計畫,先由各縣市提出其軌道運輸的需求,然後,由中央政府進行全國性的總體評估,再依資源多少及經濟效益的大小,來決定最終的計畫內容。依目前的「前瞻計畫」內容來看,很像是由各縣市提案拼湊出來的計畫,不但沒有整體性,而且前瞻性也不足,未來的執行成效必然會大打折扣,建議再微調。

前瞻基礎建設﹒鐵路地下化﹒台中山手線﹒三環三線﹒捷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