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吸引投資 要聽懂外商的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23 03:1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日兩則新聞透露台灣經濟的隱憂:一是美國商會發布「2017商業景氣調查」,近47%的在台投資美商表示,未來一年不會增加在台投資或任何擴編,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另一是央行公布去年第4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淨流出續創新高達185億美元,且為連續26季淨流出,累計流出將近3,0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將近10兆元。

前者顯示外商來台投資意願依舊不振,後者則代表國內超額儲蓄太多,企業及家庭無法將之轉換為國內投資,反而選擇出走,例如保險機構海外投資(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累積已超過12兆元,凸顯國內投資機會不足以吸引國人;而雖然外資直接投資增加69億美元,表面上創單季歷年新高,但若扣除美光併購取得華亞科股權、荷商增資艾普思隆暨轉投資漢微科鉅額併購等兩案的「極端值」,外資直接投資其實少得可憐,直接投資仍是明顯的淨流出。綜合而言,就是台灣投資的情況仍在持續惡化,長期將不利資本形成和經濟發展。

分析造成投資不振的原因,美商選出影響在台營運關鍵前三大因素為「政府官僚、台海兩岸關係及勞基法的不確定性」。「政府官僚」方面,一半的美商認為六都的投資環境及法規跟中央政府一樣「不盡友善」;36%認為在六都投資並未受到地方政府的幫忙和助益;最痛的是許多法規不合時宜、不能與國際接軌,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法規各自詮釋,還有政府官僚繁冗的行政作業,例如,民進黨在中央和地方幾乎全面執政,但台化彰化廠三個鍋爐操作許可未獲展延,彰化縣政府和中央環保署至今仍未化解爭議。難怪高達63%的受訪美商都說過去三年台灣政府官僚情況完全沒有改善,而聯合國去年的報告指出,台灣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在亞洲幾乎墊底,只比北韓和巴基斯坦高些。

至於勞基法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一例一休新制,也造成外商公司人事成本提高,最多可能影響到三成;這可從工商團體的強烈不滿,以及國泰金控的國民經濟信心調查「認為一例一休屬於利多的不到一成」得到佐證。

而兩岸關係的惡化,加上川普宣布退出TPP,使得台灣無法加入多項國際貿易協定而逐步被邊緣化,不但影響已經在台投資的外商,繼續投資的意願,也會造成未來外國直接投資的金額下降。尤其台灣對「陸資」充滿疑慮,而中資近年來又在海外持續併購,投資審議機關在審議外人投資案件時花費相當人力和時間過濾,也拉長了審議的時間。難怪近年來政府都只宣稱外人來台投資「件數」增加,而不敢直接提到「金額」。

此外,兩岸關係的惡化也反映在央行的「經常帳」服務收支逆差上。去年全年旅行收支連續四季都出現逆差,第3季更增加至16億美元。而去年第4季整體觀光客較前年同季減少4%,但旅行收入卻衰退12%,陸客大幅減少四成是衰退的主因,顯示大陸團客大幅衰退,使得旅遊收入減少幅度超過旅客人數減少的比率,日、韓、泰旅客的增長還是不敵陸客衝擊。

可惜的是,政府各部門對於外商的意見卻似乎不以為然,反而提出景氣指標持續回溫,國人未來展望趨於樂觀等相反的評估指標辯駁,連年金改革也拿來對外商說嘴,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府院若是聽懂外商的話,應該告訴國內外的投資人,將如何改善兩岸關係以順利加入國際經貿組織,提升競爭力?將如何解決缺水、電、工、地、人才等五缺困境,提升行政效能,降低官僚習氣,才能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排除投資障礙,以吸引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