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薪資族應一起反對股利分離課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18 01:0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財政部委託學者進行稅改研究,學者提出取消兩稅合一、扣抵股利所得等建議。這些建議與政策當然還有段距離,卻已引發大財團起鬨,主張「股利所得全額扣抵」。這樣的稅改氣氛令人不安,財政部表面上作出「公親」之姿,卻放任其委託研究的學者扮演「事主」,如此下去,勢必導致未來稅改方向的混亂與不公。

這一波所謂稅改,自然與林全宣示要進行稅改有關,某些電視財經名嘴隨即趁虛而入,意圖領導輿論。這些電視財經專家未必了解台灣經濟與財政的基本面問題,總是在每月成交量、證交稅、外資買賣超、外資與本國人稅負差距、本益比、台股與其他亞洲股市表現差異等技術面數字做文章。近年台灣股市表現平平,儘管股市只是經濟的「櫥窗」,但財經名嘴從來無法深入探究櫥窗裡面的實質問題,卻一味在價、量、稅、比等面向呼喊不公,最後吵出個「兩稅合一」的檢討。於是,戲碼就開麥拉了。

我們當然贊成檢討台灣稅制,但是稅制的檢討有三個關鍵:第一,稅制一定要有長期的、穩定的思考,不能把稅制當成操作景氣的工具,更不能把稅制當成挽救「櫥窗」的手段。最明顯的反例就是,一個月前的股市當沖減稅,這種白目的政策不但注定無效,也凸顯出政策思考的無能。林全近日喊出暫停,恐怕也是知其效果有限而負作用多。

第二,稅制必須扮演經濟發展的框架性配角,而不應賦予太多短期性、不切實際的積極期待。若是想用稅改來美化櫥窗的表現,或是刺激投資回流,那是標準的緣木求魚,過往失敗的紀錄班班可考。

稅制檢討的第三個關鍵,是要同時思考經濟發展與經濟公平。過去許多研究報告都一再指出:台灣稅制對受薪階級太不公平,對資本所得者太過有利。研究顯示,中位數所得者其所得來自薪資的比例,超過九成;然而,所得最高的千分之一家庭,其所得來自薪資者不及兩成,股利所得卻接近八成。此外,富有家庭平均而言都有大於中位數家庭數倍的土地買賣資本利得,且適用較低的邊際稅率。如果稅制改革不考慮這些既存的不公平,只是機械式地計算總稅收的增增減減,要這種研究有什麼意義?這樣的所謂研究,交給電腦做就得了,又何必要召開稅改會議?

台灣的兩稅合一確實該檢討,但十幾年前在李登輝時代,從「不能扣抵」變成「可以扣抵」,導致國家每年稅收損失超過千億。如今,在全球各國發現諸多弊端而修回「不能扣抵」之際,台灣應該要依循國際趨勢,絕無理由越改越回頭,越對富人有利。台灣的「營所稅」也該檢討,但若要檢討,也反省馬英九時代從廿五%一舉降至十七%的教訓;此舉造成每年稅損四百億的危害,當年呼籲「降稅吸引投資」那群人要不要道歉?今天台灣如果要檢討營所稅,當然也不能為回應電視財經名嘴,而越改越離譜。

財政部是財政主管機關,照理說,租稅政策應由財政部提出,由財政部向人民描繪稅改願景,由財政部出來駁斥富人與財團的自私謬論。如果其政策論述得不到民眾支持,則政務官即應掛冠而去。然而,目前的場景令人匪夷所思:在電視名嘴吆喝下,財政部委外做個計畫發表成果,然後再邀請另位學者跟進評論一下;如此,即想要形成政策方向。最後,政府再觀風望向,出來扮演「公親」一番。如此草率,社會還有什麼討論的空間?政府如此施政,等於沒有政策主張,輕鬆愉快又行事便宜。我們的租稅改革,就是這副德性嗎?

當然,文青幕僚也可以準備講稿,宣稱:「薪資所得者是我們心頭最軟的一塊。」柔性唬弄一番。這樣,租稅改革或許就立於不敗之地,但台灣的租稅公平也就被蹧蹋殆盡了。

薪資﹒外資﹒林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