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親兄弟 手足何來瑜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9 03:22聯合報 胡秀妁/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助理教授(高雄市)


李姓高中生涉嫌以木棍打死小他2歲的妹妹。記者陳秋雲/翻攝
李姓高中生涉嫌以木棍打死小他2歲的妹妹。記者陳秋雲/翻攝
中部發生哥哥殺死妹妹的人倫悲劇,令人震驚與不解。
自古以來,從宮廷王位搶奪、富豪財產爭奪,到家務不均的抱怨、課業才藝的爭競,時有所聞,為什麼?

就家庭生態系統觀點和精神心理層面談談「手足議題」。家庭是人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提供幼兒探索世界的基礎,手足互動是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家庭生態系統觀點強調,家庭是由許多成員形成互相依賴支持的網絡;然家庭資源如空間、時間、金錢、父母愛都是有限的,手足間難免會角力爭取。健康良性的競爭過程中,彼此學到妥協、包容、退讓、利他等人際互動的社會能力。

一般來說,老大是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中心,這種「三千寵愛集一身」的美好心理感受,誰想拱手讓出呢?老二的來臨當然威脅到老大的地位,「瑜亮情結」俟機醞釀。所以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處理「愛的失落感」是老大一生的重大課題。若手足年齡差一、兩歲太近,父母沒注意到幼兒心理社會發展,在二、三歲時,正處於「我來、我要」的自主自律階段;看到弟妹一哭,爸媽馬上回應,自己的需求常被忽略、延遲;當自己表達不滿時,父母總是要老大忍讓,有時還可能被懲罰,久而久之,難免蓄積負面情緒。

手足有摩擦,父母管教若採以和為貴原則,一味要求大的要禮讓、小的要尊敬,而沒顧慮孩子感受,讓他們有機會紓解情緒,不僅無法有效協助處理手足紛爭,也失去教導孩子面對現況、處理情緒的機會。

要迎接老二來臨,父母要積極協助老大心理調適。除了應用合適的繪本來引導,老二誕生後,更需刻意經營與老大單獨相處時刻,覺得父母並未遺忘忽略,才能避免年齡差距太近的老大有「退化」的現象。

承認孩子有情緒,然後教導紓發情緒的正確方式,是培養EQ的第一步。從孩子二歲開始,能走、能拿東西時,可在家中規畫一個小空間或角落,擺放小帳篷或大紙箱,命名如「秘密城堡」;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可建議孩子到該空間獨處並約定十五至廿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在裡面做些想做的事—哭、亂畫、摔、揉撕紙張等,發洩情緒。到了約定時間,再請孩子出來,這時跟孩子說理,釐清對錯,孩子才聽得進父母的教導。

手足較勁競爭,對孩子的心智社會能力發展是有益處的。研究發現有手足的孩子做事更能堅持,願與他人合作,有較大的同儕威信。兄姊主導,會引導積極性、社會化行動,玩樂常主動訂定遊戲規則,甚至先示範;弟妹則扮演觀察學習、模仿者角色,在兄姊帶領下學習與人互動的技巧與能力。

手足生活在一起,彼此學習、陪伴,自然培養出互相包容體諒、禮讓利他的社會互動能力,何來瑜亮情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