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5 00:50聯合報 舒國治


認識香港這個地方,已有廿多年,說長也不算長。有時隔了多年沒去,一去,竟然看的還是它的山坡、它的樓梯。哪怕跑了很大的範圍,又吃了好幾頓特色的飯。甚至貼近了海域,但最留心探看的,總是香港的依山而起之地形。便在這奇特地形的前前後後遊賞,已然是遊港的美學主題了。

在上環的正街,向高處走,抵般咸道前,樓梯出現了,不能走車了,而這樓梯,正是坐下向北眺海最好的位置。由於地形的天成變化,往往出現頗多的幽境卜公花園北面的太平山街,平平坦坦卻又安安靜靜沒什麼車,也沒什麼遊人,卻離熱鬧的人潮如皇后大道西或堅道壓根就很近。

正因為山的立體,由彩虹乘巴士繞過九龍最高峰的飛鵝山(六○二公尺),可遠遠眺及清水灣,並且不久即抵西貢。這是巴士賞景的最高享受。而自中環乘十五路至山頂或乘六路至赤柱,皆在灣仔的皇后大道中登上攀山的司徒拔道,隨即節節登高,連跑馬地很快就愈拋愈小,此種立體感太撼人了。

不知會否因為這原因,立體的地形,使香港人或許看事物比較能宏觀。或者說,比較能測度事物的層次。即以遠與近的概念,也得以用立體的角度來測量,而不是以這條路加那條來得出總和。於是人從上環的蘇杭街到中環的歌賦街,幾乎不可能搭計程車(不只太近,坐上車,它繞過來轉過去,搞不好更久)。香港的太多路,以翻過山坡、穿過樓梯為最近。

最有趣的例子,是人從太平山山頂開始取盧吉道向西走,所見的北面樓景或更遠的海上島景,俱在二、三十分鐘的移動下發生極大的距離變化;原來你只走短短的高處路程,而低處的距離跨越竟然可以恁大,你前面看的是銅鑼灣的樓群,不久竟出現中環的樓群,再沒多久,連上環的樓群也出現了。難怪太多人走完盧吉道,再接下一段,直往薄扶林水塘而去,而也不過二小時步程。那些住在西面的人(如香港大學的學生或教授等)根本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回家。

一百年前即建出的盧吉道,是港島徑的第一條,真是了不起的山上棧道。

香港另一巧奪天工的設施,是在無數的密集樓群樓陣中總能留出一片如天井般的空場。像上環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是一片大球場,又是左近居民最好的透氣空間。它東面的「卜公花園」,更是小巧宜人。灣仔的「修頓球場」,永遠是坐著噹噹車在上層經過時看到最教人眼睛一亮的極好空曠處也。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是最大的空場,也是附近高入天際的諸多大樓最好的俯瞰地。有人在地鐵天后站辦完事,想坐一站車到銅鑼灣去SOGO買皮蛋酥送人,馬上被香港朋友曉以「還不如走路穿過維多利亞公園來得輕鬆些」。這種距離的測量法,尤其是針對地鐵的上上下下、鑽進鑽出,全世界都知道平面的優勢。因香港地形而練出的宏觀眼光,又豈會忽略呢?

那些小的透空方場,像歌賦街與九如坊圍繞出的空地,你走經多次或許不覺如何,直到某次吃完清湯牛腩,抬頭一看,哇塞,這一塊小凹槽,真是香港這城市的神來之筆啊。香港再擠,再轟轟隆隆,這裡一樣山靜似太古。

(作者為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