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梅姬又來 抗颱救災 少不了國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7 01:59 聯合報 管輪/教(基隆市)


繼中秋期間的莫、馬雙颱,範圍更大、足以全面壟罩台灣的梅姬隨之來襲,可能為各地帶來的災害,恐難避免。

莫、馬侵台期間,從媒體版面看到的,若說國軍從士兵到將官,都成了清除倒樹、掃馬路的臨時清潔工,似乎並不為過。但換個角度想,假若颱風過後軍隊都只需暫時扮演清潔隊的角色,那也表示災害還不至於是致命或不可回復的,值得欣慰。問題是,當有一天需要面對浩劫式的災難時,軍隊又該如何自處?何況如今,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災難,已成為舉世公認必須及早因應的。

隨著天災次數的增加,軍方的角色,特別是在重大災難發生,既有政府單位與人道組織的能力不堪負荷時,益顯重要。而當今台灣軍隊的主要角色,似乎也已經從保家衛國,變成在災害應變過程當中,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夥伴。

軍方可有效提供對抗災害所需要的資源、後勤能力及運作配合。當一場重大的自然或人為災害不幸發生,軍隊可以立即主動扮演起:救援與疏散百千人員,運輸、攜帶大量砂包等緊急物資,修復道路、堤防並清除殘料,提供大量飲食、用水、保暖衣物,建立臨時醫療站、防蚊噴藥、挨家挨戶搜尋、以空拍和衛星影像迅速進行損害評估等工作。

軍方可在重大災難應變中,提供地方政府運輸、通信、後勤及部屬能力;並在短期應變與復原作業當中扮演以下角色:搜救、緊急醫療、緊急人員運送、救援物資及臨時生活需求供應、衛生醫療、有害物質清除、臨時收容、消防、協助水電力修復、恢復道路通行、橋梁修復或搭建臨時便橋,以及保全工作。

由軍方扮演這類角色的優點包括,軍隊具備特殊資格的人力、技能與專業、具策略性機動能力、配備先進特殊設備(直升機、飛機、越野機具、醫療器材、電力與照明設備、水下活動設備等)。此外軍方所具備的有效人力、物資的協調與控管指揮系統,也有助於有效的應變行動。

然而,儘管上述角色都是不幸遭逢重大災害時,大家期待軍隊扮演的,如今卻仍存在著許多挑戰與弱點,亟待克服。其主要源自於:可能相當冗長的申請程序、既存的複雜相關法規、不同軍事單位之間和各單位與應變體系之間的協調。當然,複雜的政治考量,也不能忽略。在要求軍方支援的同時,尚須顧及以下因素:合法性(軍方介入相關法規)、成本 (對國防預算的影響)、殺傷力(支援行動中可能涉及的)、風險(可能危及既有的軍事任務)、妥適性、準備就緒(是否妨礙原本任務)。

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各類型破紀錄的災害將不可避免。政府除應及早完成全盤規畫,善用軍方資源協助民間救災,不容忽視的還包括,軍方本身的受創可能,及其防護與應變之道。
188

圖/季青
氣候變遷﹒保全
Advertise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