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遷 人權鬥士變臉新威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6 01:44 聯合報 陳麗娜/市議員(高雄市)


反迫遷團體與全台自救會上千人,昨天下午集結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要求蔡英文政府保障居住正義,並痛批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台中市長林佳龍利用高人氣,卻強拆民宅,甚至抹黑市民,讓市民遭受汙名,非常「可惡」。

陳菊過去以「人權鬥士」的形象在政壇行走,如今居然淪為強拆民宅的「惡人」,真是挺諷刺的。而主要癥結在高雄果菜市場、旗山大溝頂市場等拆除事件所引爆的濫權迫遷爭議。

果菜市場強拆事件最受人詬病處,是陳菊十年任內未和居民充分溝通就動用警力強勢拆房,又辯稱曾開過九次協調會,藉此證明程序合理、拒拆遷者無理不值得同情。即便果菜市場自救會調出白紙黑字,證明陳菊的「協調」只是住民陳情、行政人員家訪、民代居間疏通,並非如歷任市長留有紀錄的正式協調會,陳菊仍發動民進黨各種言論反駁圍勦。

大溝頂市場案也是如此,市府所提治水等拆除理由未能說服民眾、甚至中央也不支持其治水預算,同時對開發案是否涉及圖利等未充分釋疑,更未與民眾充分溝通對話,引發地方民眾、全國社團反彈。

陳菊因而在受批評時講「公共建設是傾聽多數民意的決定,不能因少數人反對而退縮。」這句話很熟悉,放在大埔、文林苑一樣適用,但陳菊厲害的是,她能把「多數支持」發揮到最大,把「少數反對」壓到最低,其憑藉的就是過去美麗島事件受害者、人權鬥士形象。因為擁有這項龐大資產,陳菊取得了威權話語權。這種威權話語權危險而可怕,它在自以為正義的驅使下,會讓那些弱勢少數面臨不可逆的困境,導致「真實正義」被無情扼殺。

如果說過去的威權是建立在集權統治的基礎,那麼今天的陳菊藉高民調、高人氣何嘗不是已成為新型態的威權者?兩者構成威權的條件不同,但心態毫無二致。陳菊的拆遷理由絕對正確嗎?向財團傾斜的開發理由充分釋疑了嗎?和反對民眾的協調真的已達到民主溝通必要程度嗎?對拆遷者的補償和安置確實已無違反兩公約之處嗎?顯然沒有,否則以南霸天的高人氣,在綠油油的高雄市,不會有那麼多民團跳出來串連、反對陳菊「形塑多數正確以壓迫少數」的作法。

很長的時期,陳菊的高明行銷術在高雄取得巨大成功。如今或因沒連任壓力、同時想留下「歷史定位」等因素,陳菊卸下「花媽」的和藹面具,展現出新威權者面貌。一個曾反抗壓迫的人權鬥士,長期在權力浸蝕下,還是會轉彎成為壓迫弱勢的威權者。這是人權的假象,更是民主的悲哀!

陳菊﹒人權﹒自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