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運動場上的性別純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5 03:59 聯合報 梁玉芳

里約奧運留下無數動人的畫面。泳渡海峽的難民成為泳賽的得勝者、為了重病兒子出賽賺醫藥費的高齡體操選手、菲爾普斯廿三金背後,有他與父親和解的故事…。堪稱「催淚指數最高」的一屆奧運。

有一幕勝利,卻讓人覺得極為難受。南非田徑選手塞曼雅贏得女子八百公尺金牌,英國與加拿大的女選手與獎牌絕緣,傷心擁抱哭泣;塞曼雅伸出手想安慰,卻遭冷漠以對。

這畫面中,人人都覺得委屈。落敗者覺得不公平,因為打敗她們的賽曼雅,「她是男的」。賽曼雅是天生雙性人,有女性性徵,但沒有卵巢、有一顆睪丸;體內雄性激素睪固酮濃度是一般女性的三倍。我們常都以為,睪固酮會讓人體能更強。

但賽曼雅又何其無辜?她聲音低沉,跑得飛快。她認同自己是女人,且「上帝造我是這樣,我接受我自己的樣子。」打從她在二零零九年出賽獲矚目以來,她的身體、她的性別歸屬,就受到嚴厲的檢驗,羞辱不斷。

國際田徑總會於是在二零一一年宣布:如果女性的雄性激素過高,就得服藥或接受性別重置手術(割除多出來的睪丸之類),讓雄性激素「正常」,才能參加女性賽事。

如此激烈控管運動員性別的手段,被其他「天生」雄性激素過高的女選手,如印度的丹蒂,告上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法庭認為,國際田總「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雄性激素能在運動場上造成極大的差異」。

這項判決也開啟了今年里約奧運的爭端。今年國際奧會決定,像賽曼雅這樣的選手,都不必再遭受過往的「性別檢測」。經過七年風雨,賽曼雅金牌到手。

體育權威機構的決定,公平嗎?

即使許多宣稱「LGBT友善」(尊重男女同志、雙性及跨性別者)的朋友,也有點迷糊了:你想做你自己、照你認同的性別裝扮、與你喜歡的性別結婚…都好;但是,運動場上較量,就是另一件事了,跨性或雙性者「體格就是比較粗勇、力氣就是比較大」,那不是勝之不武嗎?

不過,我們的「常識」可能錯了。

去年最新研究指出,跨性別者變性過程中,不只是降低雄性激素,肌肉、骨質流失,改變其他的生理特性,進而喪失速度、力量、耐力,這正是運動員最需要的特質。跨性運動員並不一定在體質上討好。

而且,性別純度篩檢只針對女性。女跨男要參加男性賽事,請便。

真要「絕對」公平,該把所有變項也都列入控制,而不單單針對「性別」純度。舉例來說,血紅素也影響體力,要不要檢測呢?「洪荒少女」傅園慧說她成績與同時到達的對手差一點兒,可能「手比別人短吧」,所以,要不要依手長腳長分組比,更公平呢?缺乏營養、訓練、經費的窮國選手要與富國選手同場競技,又算是哪門子公平?

奧運﹒里約﹒跨性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