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從國家利益再思台日關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0 0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確定延期。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由於雙方希望會議上有更充分討論,因此我方提出希望多一點籌備時間。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河名/攝影
一直被民進黨政府視為對日關係新突破的「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日前突然宣布喊卡,引起各界譁然。外交部的解釋是:因為議題眾多、層面廣泛,為求「周延」,故決定延期舉辦。
攤開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設定的議題,包括了漁業合作、環境保護、海上急難救助及科學合作等四大項。這些,都是過去幾年漁業署、科技部及內政部與日本政府協商過的議題,這次化零為整重新包裝。可見,議題雖多,但台日雙方應早有默契,並非措手不及。

但檢視各議題涉及之層面,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含括漁場作業規範、科研船隻之歸屬認定、海域保育的法令制定、急難救助的通報機制等。這些,均屬官僚層級的技術性議題,並未涉及高層的政治敏感議題。可見,儘管對話面向廣泛,議題難度其實不高。

既然議題設定早有共識,涉及的層面也相當單純,那麼,兩國為何突然宣布延期呢?這可以從兩點觀察:第一,日前南海仲裁案將我國所屬的太平島矮化為「礁」,引發台灣內部民意的不滿;對此,蔡英文政府不得不硬起來,抗議海牙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

對照之下,日本政府卻宣稱南海仲裁案具有法律約束力,更呼籲各當事國能夠遵守;這樣的立場,與我方的認知存在極大的差距。亦即,延期的理由其實不在議題「周延」與否,而在對話「氛圍」不佳。

其次,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原是為解決台灣漁民在沖之鳥礁附近海域的捕魚問題而發;之前,雙方原已達成「不談沖之鳥主權、只談漁權」的默契,並決定回歸二○○二年扁朝時代訂下的「先通報、後撤離」之規範。問題是,在太平島遭矮化為「礁」後,此默契一夕走調。如今,若台日雙方談台灣漁民在沖之鳥海域的捕魚權益,等於間接承認沖之鳥為「島」,這勢必引發台灣民眾的大反彈。因此,延期的理由亦不在「準備不及」,而在於主客觀情勢轉變。

從這次台日對話的延期,便可以發現民進黨政府的對日政策存在兩個盲點。第一個盲點,是蔡政府對日過度一廂情願。民進黨一上台,便自我定位為有史來最親日的政府。當年馬英九政府因為東聖吉十六號事件,宣布我國公文書稱沖之鳥為「礁」;但民進黨上台後為了迎合日本,以遵守國際法為由改稱「沖之鳥」,而不判定其屬性,以免觸犯日本政府的底線。

但這次南海仲裁案將我國太平島認定為礁,日本政府卻對台灣落井下石,呼籲我國應遵守國際法院的裁定,更片面中斷「台日海洋合作對話」之協商。由此可見,在台日關係與國家利益權衡下,日本政府選擇的是該國利益,而民進黨則為了反中而一味向日本傾斜,不僅喪失國家利益考量,也使對日關係愈發進退失據。

第二個盲點,是忽視區域安全對台日關係的連動性。民進黨上台後,因兩岸關係氛圍轉冷,於是採取聯合美日抗衡中國大陸的策略。在此策略下,民進黨只能對南海問題採取曖昧態度,以迎合美日兩國的戰略,並避免留給外界兩岸聯手的印象。但南海仲裁案出爐後,卻將海域主張受挫的台灣與中國大陸打成一線,進而衝擊到民進黨原先對日關係的布局;同時,也打亂蔡政府對日原本只談漁權、不觸及沖之鳥屬性的如意算盤。在國內民意高漲下,沖之鳥的認定與屬性,已成為台日海洋對話難以迴避的問題,也成為民進黨對日關係的一大隱憂。

南海仲裁案後,東亞國際關係已經出現重大變革,不僅衝擊著兩岸關係,也改變了台日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政府應該擺脫過往對日一面倒的政策,重新思考戰略,也要跳脫只操弄華麗辭藻、卻缺乏實質內涵的外交模式。「台日海洋合作對話」生變,即是最佳證明。

南海仲裁﹒民進黨﹒沖之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