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豐:不宜貿然停用核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4:13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工商協進會上午召開第24屆第3次會員大會,邀請蔡英文總統蒞臨致詞,並請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左)以「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發表專題演講,惟工商協進會昨晚臨時接到訊息表示蔡英文總統無法出席。理事長林伯豐(右)上午受訪時對此表示遺憾,但工商協進會今天仍將提出能源、人才等6大建言書面資料,請經濟部長李光代為轉交。記者杜建重/攝影
為穩定國內能源供應,經濟部主張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供電吃緊時,將實施短期超載運轉,強化電力穩定。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希望政府在替代能源尚未到位前,不宜貿然停用核電,國內綠電要建立相當困難,且成本也貴,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討整個能源政策。
李世光今日出席工商協進會的會員大會,並以「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發表演說,他提及將穩定開源及擴大需量管理,確保中長期電力供應,包括推動林口、大林和通霄電廠更新,配合北部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興建,規劃推動大潭電廠新增機組及高原燃氣電廠等新增計畫。

此外,也將擴大太陽光電及離岸風力設置,並規劃大型儲能設備,維持電力系統穩定,以及擴大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建置,以利未來電力需求面管理之施行。

林伯豐表示,李世光主要是配合工商團體之看法在說,國內要建置綠電很困難,加上綠電成本也高,巴黎氣候公約於2030年要減少排放50%,比鄰近國家韓國高,我國應重新檢討整個能源政策重新檢討,讓現有核電廠能穩定供電到合理使用年限,台電應加速燃媒機組改換成天然氣機組,並擴建天然氣供儲設備及大噸數接收碼頭,以降低火力發電之碳排放,目前都還未看到政府提出確定方案。

核電廠﹒綠電﹒供電

電信業併Yahoo 台灣大:必走的路之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8:48 中央社 台北26日電



美國電信商Verizon宣布計劃以48.3億美元收購Yahoo核心資產,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表示,因為電信產業要永續發展,只能走規模更大或多角化經營兩條路。

美國電信巨擘威瑞森Verizon昨天宣布,將砸下現金48.3億美元,併購雅虎核心網路資產,這項收購案意味矽谷昔日網路先驅就此謝幕,並為威瑞森打造數位廣告帝國鋪平道路。

台灣大哥大是國內電信獲利王,該公司總經理鄭俊卿今天表示,電信產業的成長力道已經不夠,而電信產業要永續發展有兩條路,一個是規模更大,二是多角化經營,比如台灣大旗下的momo購物,表現就相當亮眼。

另外,台灣大哥大第2季獲利表現佳,看好第3季表現會比第2季更好。

針對未來是否會想要買台灣Yahoo?鄭俊卿回應,目前沒有規劃,但未來不排除一切可能,而且momo已經在購物有布局,市占也不輸給Yahoo購物。

台灣大哥大﹒Yahoo﹒併購

碳定價 「台灣企業該動起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4:14 聯合晚報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5個締約國2015年12月12日達成了一致的《巴黎協議》,並在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邀請171個國家在聯合國總部正式簽署,共同開始為所訂定的減碳目標努力。

然而,究竟如何進行碳訂價是許多企業共同的疑問,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會計師李宜樺指出,目前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的價格大約是每噸5歐元,類似這種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碳價被稱為「市場價格」,根據PwC發表的《Evaluating Carbon Pricing Risk》,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指出,若要驅動低碳投資,碳合理價格應為每噸47歐元,幾乎是目前市場價格的十倍。

此外,包含「社會成本」、「減緩成本」及「影子價格」皆是可參考的訂價方式。社會成本是計算氣候變遷造成社會衝擊所負擔的整體成本,依據2014年PwC分析350份的研究成果,價格大約是每噸87美元;部分企業也採用自行估算邊際減排成本,例如:評估達成某一減排目標須要花費的成本,即所謂「減緩成本」;也有部分公司為避免錯誤的投資決策,提出「影子價格」,將未知或難以計算的碳成本貨幣化,根據PwC UK的報導,目前常見訂價大約每噸40-60美元。

IETA特別針對巴黎協議第六條草擬了一個未來碳交易市場的藍圖,提供企業後續討論碳訂價的方向。2015年碳揭露計畫(CDP)報告指出,全球超過1000家企業已為碳排放進行訂價,或預計近兩年內推行,這個結果是2014年調查的3倍,揭示了氣候變遷已成為主流企業的決策議題之一。

台灣去年6月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從盤查、自願減量到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相關子法與配套將陸續公告。在法規管制及國際趨勢雙重壓力下,台灣業界越來越重視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但對碳排放成本化的因應卻顯得被動。李宜樺呼籲,台灣企業可參考國際上碳訂價的方法,及早預備並將碳排放納入常態化的成本考量,將風險轉化為機會。

優惠電價誰買單? 各部會找台電哭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3:55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即時報導


過去台電對自來水、鐵路、公私立學校、路燈、社福機構及護理之家用電提供電價優惠,藉由本次電業法修法,特別新增第53條「應由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經費支應」,但包括交通部、教育部、衛福部等代表今天齊向台電及經濟部能源局哭窮,盼台電能繼續買單,支應補貼。

能源局今早舉行電業法修正草案第一場說明會,主要由各部會代表出席。但包括交通部、教育部、衛福部等代表先後就增訂的第53條,優惠電價應回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經費支應發表「異見」。

交通部代表首先發難表示,優惠電價若改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會排擠到相關部會受到影響。當政府機關編不出來,就得轉嫁到消費者。交通運輸本應有截長補短效益,應容許交叉補貼存在。

緊接者教育部代表也說,之前已有共識優惠電價補貼回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後,各級學校增加電費14億多元,地方政府編列不出來,最後只好請中央(教育部)協助,但教育部本身重大教育政策,如此已排擠教育預算,盼繼續由電業負擔補貼,以減輕學校和特定團體負擔。

衛福部則說,2014年已支應9,000多萬優惠電價補貼,但明年編列的9,500萬優惠預算,日前已遭行政院主計總處刪除,其理由,本案既已是用電優惠,應該是由台電吸收,非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預算再支付予台電。

對此,能源局電力組副組長吳志偉說明,優惠電價回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各單位因為要編列預算,才會思索對真正需要補貼者給予補貼,若全都丟回給台電公司,其實也是丟給中華民國國民,由全民負擔;尤其電業自由化後,電費成本會算得更清楚。

但吳志偉也說,關於優惠電價支應一案還未拍板,各部會的意見,將來也會送到行政院會中討論,由行政院層級重新調和。

優惠電價補貼回歸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經費支應討論已久,前幾年因燃料成本上漲,台電連年虧損,各界檢討台電經營績效不彰時,也釐清台電確實承擔許多政策性負擔成本;當初各界共識是回歸使用者付費。

經部舉行電業法說明 台電工會被擋在一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0:38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今天能源局舉行電業法說明會,邀請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共40個單位出席。不過,台電工會卻被擋在一樓,共有80多名員工進行抗爭。數十名警察在門口維安,台電工會不滿一直沒有收到電業法版本,經濟部開會討論也沒有邀請工會,推擠要衝上樓上說明會,與維安警察推擠,場面衝突。

台電工會理事長丁作一說,6月30日與經濟部長見面後,工會受邀參加了30日與6日的開會,但是14日以後,經濟部開會就沒有受到邀請,直到今天(26日),工會都沒有看到電業法版本。

丁作一指出,經濟部長李世光承諾「修法過程要納入工會意見」的承諾跳票,因此今天才前來抗議。

工會抗議過程中,一名經濟部能源局代表前來協商,並拿出電業法條文與版本給工會。有工會成員不滿「電業法版本今天才給我們?」相當生氣,推擠要衝上14樓說明會現場,場面衝突。

電業法

IEK:製造業產值第四季可望轉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10:32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即時報導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今公布製造業產值預測,雖然近期出口情勢逐漸改善,整體經濟復甦力道仍不足,今年全年製造業產值估將比去年減少1.71%,不過第4季可望出現0.7%的正成長。

IEK本次將全年製造業產值下修1.82個百分點,主因是全球經濟局勢不穩,我國整體經濟與出口表現較預期緩慢,拖累上半年製造業產值表現所致,下半年相對較佳;製造業四大行業中,金屬機電業成長率調降至負4.73%、資訊電子業下修至1.08%、化學工業和民生工業分別下調至負3.3%和0.2%。

名家觀點/大家都能挺住的房屋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陳


房屋稅是財產稅,財產稅有一重要理論就是「樹果原則」,只對果實課稅,不會課及樹木本體。對沒有果實的樹課稅,就會課到樹皮、樹幹甚至樹根。所以單純「持有」財產,不會被課稅,一定要課,通常也是針對財產的孳息,例如股票的股息、存款的利息,那也講得通,因為有實際現金的流入(果實),人民還可以負擔。

但有少數財產,因為易於掌握,就被挑上針對「持有」狀態來課稅,例如:土地、房屋、汽車等。汽車不算生存必需品,又有空汙爭議,課之無妨。但自有房屋與其他財產不同,是安身立命所需,雖購價不低,但因自住不會產生任何收益,反而要維護修繕,只有現金的流出,人們開始感受壓力。

自住房屋如果稅額太高,會影響到納稅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如果高到無法負擔(例如老年無收入的人),就要少吃一口飯來繳稅,從而生存權受到影響。而且也明顯侵蝕房屋財產的本體價值(樹木),這就威脅到財產權,而這兩者都是憲法第15條所保障的基本人權,如果地方政府還想溯及重評老屋的價值,衝擊就難以想像。

有人說,世界各國都課房屋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沒有房屋稅,地方政府「挺不住」,但稅額太高,我怕人民會挺不住(尤其是明年計算公式調整,甚至回溯核課)。而且我的了解,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課房屋稅,澳洲就不對真正自住的房屋課稅,至於超過自住目的一人多屋,則採累進課稅,表示國家有注意民生最基本需求,但也懲罰囤房炒房。

沒錯,許多國家有財產稅(property tax),不少批評我的人,都以他們熟悉的美國某一州來舉證。其實美國每州規定不同,但是美國財產稅進行評價時,不會隨意溯及、調漲也有上限,最重要的是,日後賣房屋繳納所得稅時,以往繳交的財產稅可以扣除,所以國情不同,規定也不同。

又有人說房屋稅沒有違憲,並簡單以大法官第369號解釋帶過。第369號解釋是民國82年民進黨支持抗繳房屋稅運動後,司法院在民國83年做出的解釋。但該解釋只認定房屋稅條例符合憲法第19條,也就是「已經過立法才課稅」,表面合憲,然而並沒有觸及憲法第15條的生存權,甚至解釋理由中談到與土地法第187條「自住房屋免稅」不一致時,也沒有闡述該條關懷人權的高度,所以我談的違憲是講第15條,而不僅是第19條。23年前民進黨主席是以基本人權為由抗繳房屋稅,相信對第369號解釋沒有回應憲法第15條,應該相當失望吧!

也有人說,土地法是普通法,房屋稅條例是特別法,理由是第369號解釋後,房屋稅條例第1條已配合修正,變成「課」房屋稅的基準。但請注意,如講特別法、普通法關係,國人只要把土地法第147條與187條並列,就可以發現土地法是「不課」房屋稅的特別法(第147條規定除本法外不得對建物征稅、第187條對自住房屋免予征稅),這點恐怕也是大法官可以傷傷腦筋的地方。

如果今天中華民國國民願意共體時艱,繳納房屋稅幫助地方建設,基於尊重憲法及其他法律,考量民眾負擔能力,地方政府訂定的計算公式難道不應「謙卑」嗎?而且房屋稅條例第11條「逐年遞減」原則、「扣除地價因素」原則不被尊重,甚至用其他因素予以變相加回,難道不是有「違法」之嫌嗎?財政部逕自取消2010年標準單價不得回溯的規定,難道不應解釋嗎?

說違憲違法,也許有點聳動,何不坐下討論一個讓政府、民眾都能挺得住的房屋稅?

(作者是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房屋稅﹒炒房﹒免稅

有客源...擴建才有意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邱金蘭/台北報導


各地方政府競相搶食航空大餅,實際上國際機場並無標準定義,通常是客源等市場需求帶動運量成長後,才會逐步擴增硬體、軟體設施,若不務實思考,升格國際機場只會變成更大的「蚊子館」。

交通部官員昨(25)日表示,國際間對於「國際機場」並沒有明確定義,但國際民航組織則有簡單的論述,包括要有國際航線、安檢、通關、檢疫等基本配備,

至於恆春機場是否適合升格,交通部官員表示,要看屏東縣政府最後研究結果。地方政府提出發展願景是好事,但也要務實檢視有無客源等市場需求問題。

若興建很大的國際機場,但很少人來搭機,市場沒有需求,最後只會變成更大的「蚊子館」。

當初台中市政府提出有助觀光行銷的需求,爭取改名為國際機場,觀光行銷與機場營運發展是互利。

其實早年台中機場的規劃就朝國際機場發展,最近幾年的營運量也被看好。

官員表示,一個國際機場形成,不是改名字就好,要從客源等市場需求開始,隨著營運量增加,才會逐步形成國際機場。


活化蚊子館 恆春機場擬升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邱金蘭/台北報導


桃園機場淹水後,各地競相搶食空運大餅,屏東縣政府委外研究將恆春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可行性,報告年底前出爐,格外引發關注,全案須報交通部核定,行政院高層則持保留態度。

受高鐵衝擊、「落山風」天氣限制等因素,台北到恆春航線載客數日益減少,恆春機場從2014年9月起就沒有民航機起降,去年底被工程會列入活化閒置公共設施追蹤管核。

為活化恆春機場,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補助屏東縣政府辦理「恆春機場升格國際機場可行性初評」研究案。民進黨執政後,台中市、高雄市等地方政府搶食空運大餅,恆春機場也加入爭取,受到關注。

交通部官員不願表示意見,強調等研究報告出來再看。據了解,屏東縣政府委外研究案預計年底完成。行政院高層對此案持保留態度。

有關官員指出,原本機場的活化標準,不分離島或本島,只要有航班起降就算達標。恆春機場變成「蚊子機場」後,工程會開始檢討機場活化標,除檢討外,也納入閒置公共設施範圍,必須推動活化並列管。

官員表示,恆春機場閒置案是社會關注案件,已請交通部參考委託研究案的評估報告,研提活化方向,並訂定階段里程碑,以控管活化進度。

在設施未活化前,則持續辦理設施周邊遊憩活動,開放既有設施供民眾使用,改善社會觀感,避免浪費公帑。

05
圖/經濟日報提供

設管制機關 兼管電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因應電業自由化後,政府將新設電業管制機關,該單位除監督電業,確保用戶用電權益,並設立電價費率審議會,具有核定電價價與各種收費費率及計算公式。

電業管制機關下設「電價費率審議會」及「電業調處委員會」,職責還包括電業管理,如核發電業籌設許可,考量能源配比、監督電業等。電價審議由「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電業之間、電業與用戶之間的爭議調處由「電業調處委員會」負責。

至於用戶購電選擇權的開放,是以電壓等級較高的用戶優先開放,視市場成熟度及用戶接受度,由電業管制機關逐步檢討並公告適用範圍。

原則上第一階段開放以特高壓用戶為主,配合台電公司廠網分離進度,再逐步開放到高壓、低壓用戶。

央行看經濟 下半年會比較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吳苡辰/台北報導

台經院昨(25)日再度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不僅三度調降,更跌破1%大關、降至0.77%;對於外界預估今年成長率不保1,中央銀行官員信心喊話說:「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比較好」。

國際景氣蕭條,台灣出口已連17黑,為歷年最長衰退紀錄,讓台灣經濟復甦之路雪上加霜。

對於台灣下半年的經濟展望,央行官員指出,主要觀察重點為國際景氣的復甦力道,以及國外的進口需求。

央行官員說,雖然全球不確定因素眾多,英國脫歐事件確實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不過目前已回復正常。

而去年下半年基期低(指經濟成長率與出口),加上現階段油價相對穩定,有助台灣出口,因此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比較好。

而根據央行昨日公布最新數據,金融機構6月淨超額準備金高達444億元,上半年平均達404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33億元,為2010年來新高。

經濟成長率﹒英國脫歐﹒台經院

電業自由化 人人可開電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昨(25)日公布電業法修正草案,除預告新法上路後,台電公司最快四年、最慢六年被切割,也預告電業自由化後,人人都可以「開電廠」。

根據修正草案,為鼓勵公民參與再生能源發展,允許電業以「合作社」等形態經營,打破目前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藩籬。包括事業、法人、團體、自然人等都可申請設立自用發電設備,電業即將進入百花齊放時代。

自用發電設備所發的電可以售予發電業或售電業,售電比率上限為20%;但能源效率較高者,如汽電共生廠則提高為50%;再生能源則100%可售。

綜合電業也將走向終點,未來電業被劃分為發電業、輸配電業、售電業等三塊。第一階段為新法通過後一年至1.5年,預計將開放發電業、售電業及代輸業務。此時台電暫時維持綜合電業,但這個業務的會計應予獨立。

第二階段是新法通過後四至六年,台電將分割為發電公司、電力網公司,讓台電更充裕的準備時間。

電力網公司被定位為「公共運輸者」,為獨占國營,與發電公司兩者不得交叉持股。電力網公司統籌執行電力調度業務,提供所有電業公平使用輸配電網,並依核定費率收取「轉供費用」及「電力調度費」。

至於自由化後供電義務的承擔問題,新法擬由公用售電業負責。

公用售電業為公用事業,對有電力需求的用戶具有供應義務,其電費由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

未來台灣電力供給市場將變成發電端開放自由競爭,電網保持國營獨占,以確保電網公平、公開使用,需求端可自由選擇供電來源,藉提升市場競爭,增加電業經營效率,營造友善分散式電力發展的環境。

經濟部長李世光上周預告,電業法修正案本周送行政院,並於今、明兩天舉辦說明會,今天針對政府部門;明天是對工商團體及台電工會、公民團體等。

06
圖/經濟日報提供

過度集中…製造業占四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表示,台灣與南韓產業結構相近,產業集中在製造業,皆約占三成,但台灣製造業投資卻占逾四成,高於南韓的三成四。

官員表示,固定投資過度集中單一產業,猶如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也高度集中。

台灣產業固定投資集中在製造業,非製造業投資相對偏低,以批發零售業為例,其生產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達一成六,但其固定投資占整體比重僅5.6%,遠低於日本的7.1%,且日本批發零售業占GDP比重僅一成四。

官員表示,因資訊科技蓬勃發展,我國製造業投資也高度集中在電子資訊業。據經濟部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報告,按四大行業分,去年資訊電子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土地投資)占製造業六成六,遠高於化學工業、金屬機電的一成三,以及民生工業的7%。

官員說,台灣製造業投資集中在單一產業,而且多屬於機械設備等自動化投資,固定投資與帶動就業不見得同步成長,對增加就業幫助有限。

南韓


我固定投資增速 輸日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公布近年固定投資數據,近五年我國固定投資平均增速僅微幅成長0.9%,遠低於日本、南韓,主因是公共投資力道疲弱,已經連續五年衰退,長期下來不利經濟發展。

統計顯示,過去五年日本固定投資的平均成長率為1.7%,南韓則有2.2%。雖然日本、南韓也有公共投資減少的跡象,但幅度有限。

官員解釋,公共投資由政府投資、公營事業投資兩大部份組成。近年來,隨著重大公共建設陸續完工、政府財政緊絀,以及公營事業民營化,以致公共投資動能日漸降低。

據國發會公共投資與經濟成長研析報告指出,我國公共投資面臨的挑戰包括公共投資不足,乘數效應減弱;政府債務居高不下,限制公共建設支出。公共投資占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也從1950年代的12.8%,近年只剩下4.4%。

該報告也指出,公共投資不足影響公共資本累積,無法有效提升生產力,長期以往不利於經濟發展。

統計顯示,2010年因金融海嘯遠離,全球景氣反彈回升,國際大廠擴大釋單,加上消費電子產品推陳出新,帶動國內高科技業擴大資本支出,因當年民間投資大幅成長近三成,即便公共投資零成長,但整體投資仍逾3.3兆元,年增近二成。

2011年以後的連續五年,公共投資金額卻一路溜滑梯,已連續五年衰退,近五年平均減幅5.6%,減幅遠高於南韓同期平均減幅0.1%,日本同期平均減幅0.9%。

截至去年,公共投資只剩6,241億元,比2010年減少逾2,100億元。同期民間投資卻一路上升逾3,300億元,一減一增也讓整體固定投資保持正成長。

由於台灣公共投資連年衰退,公共投資占固定投資比重已從五年前的23.6%,去年占比降至18%;公共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的驅動力正在逐年喪失。

07
圖/經濟日報提供
南韓﹒債務﹒金融海嘯

建商縮手 不利都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建商投資縮手,台北市住宅建照核發戶數寫下低點。房產專家表示,住宅建築執照核發量驟降,顯示台北市建築投資市場不振,建商若縮手,不利推動都會區老舊建案都更。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建商啟動「減量保價」策略,是考量市場買氣疲弱而暫緩推案計畫,但最主要還是擔心買方對未來新成屋的接受度,以及無法抵擋房價下滑、持有稅增加的風險。

黃舒衛指出,北市建案供給量急縮,建築投資不振,對北市房價的影響不大,但會影響都更重建的推動,因為建商投資縮手,對仰賴都市更新、活化市容的台北市來說,並非是正面訊息。

建商﹒建案﹒房價

中古屋出售 99天才能成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今年上半年北北桃、台中四大都會區的中古屋銷售天數同步增加,以桃園增加33天最多。房產專家表示,在買賣雙方對價格無共識下,房市盤整時間將拉長。

住商不動產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中古屋銷售天數,較去年下半年平均增加十天,需99天才能賣掉一間房屋。雙北市、桃園、台中等四大都會區物件銷售天數均超過全國平均值99天;其中桃園市從去年下半年的77天,大幅增加至110天,平均3.7個月才能賣掉一間中古屋。

新北市銷售天數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增加14天,106天才能賣掉一間房子。其次為台中的103天和台北市的102天,台南、高雄市場今年上半年銷售天數則表現持穩,與去年下半年相當。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台中以北價格高,目前不少賣壓區個案釋出,讓買方不願意積極出手,應是銷售天數爆表的重要因素。

在議價空間上,則呈現二成上下的盤狀況。新北市議價率22.9%,為一年半來新高。

房市

減量保價 北市建照戶數腰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建商啟動減量保價策略,加上房屋稅議題發酵,台北市上半年建照核發總戶數腰斬、年減53.7%,不到十年前高峰期的二成;全年建照核發戶數恐低於3,000戶。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台北市建築投資市場已陷入谷底。

房市進入盤整期,建商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減量保價」策略,加上房屋稅加稅政策上路,讓台北市住宅建照核發戶數「直直落」。據台北市建管處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住宅建照的核發總戶數僅1,433戶,較去年同期的3,097戶大減53.7%,更較去年下半年3,309戶驟降56.7%,建築市場投資比率雙雙腰斬。

若以月分來看,台北市5月僅核發三件建照、戶數56戶,創下單月新低紀錄。總計第2季僅22件建照核發,總戶數只有492戶,較首季大減47.7%,寫單季新低。

以今年上半年建照核發戶數約1,433戶來看,今年全年核發量恐難超過3,000戶,不僅較2009年金融海嘯的6,302戶腰斬,更不到2005年高峰期14,649戶的二成;恐創下單月、單季及全年件數和戶數最低的三低紀錄。

08
圖/經濟日報提供

陳冲質疑 老屋加稅恐違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56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繼違憲說之後,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講座教授陳冲昨(25)日針對房屋稅再提論述,他質疑老屋加稅可能違法。針對各界對房屋稅課徵紛紛提出質疑,財政部次長吳自心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本周將啟動兩部平台,討論房屋稅等房地稅制問題。

台北市開始對部分房屋課重稅,而台南市首創對老屋加稅,這一波房屋稅大加稅被歸為由泛綠執政的地方首長發起。諷刺的是,有關人士指出,實際上,民進黨在20幾年前還是在野黨時,就曾發動抗議自用住宅課房屋稅的抗稅行動,當時風波持續長達一、二年。

對於近來地方政府競相提高房屋稅,陳冲擔心這個風氣若持續下去,稅率、稅基不斷提高,問題會很嚴重,尤其是明年,於是跳出來呼籲各界正視。

陳冲昨(25)日並指出,房屋稅條例第11條「逐年遞減」原則、「扣除地價因素」原則不被尊重,甚至用其他因素予以變相加回,難道不是有「違法」之嫌嗎?財政部逕自取消2010年標準單價不得回溯的規定,難道不應解釋嗎?

2014年房屋稅條例修正通過、提供地方政府擴大稅基、提高稅率基礎時,2010年的函是在的,是信賴保護原則。他認為,財政部應說明為何在2014年11月廢掉不能溯及的函。

對於財政部為何廢掉2010年的函,讓地方政府對舊屋的加稅行為變合法?財政部高層表示,當時學界對房屋價值採歷史成本或重置成本,各有不同的見解,台北市稅捐處也建議讓地方政府決定,因此廢除,但也有採配套措施,可用折扣方式處理。

09
圖/經濟日報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