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共識、透明、專業… 解課綱的結 教部應「再想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6 04:26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教育部第2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表決延到28日再開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昨天召開第二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遴選會議」,會議只決定「由教育部決定學生代表遴選方式」,並因不少學生代表擔心挑燈夜戰,交通住宿不便,最後表決延到廿八日再開會。
一如預期,課綱審議相關會議首次召開時就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並變成政治的角力場。學生代表遴選會議一拖再拖,讓人不免擔心攸關十二年國教成敗的新課綱會否難產?以暫綱先行上路的歷史是否又將重現?建議教育部思考幾個關鍵問題。

一、何謂共識?小英政府面對重大政策的爭議時,多以凝聚「社會共識」解套或擱置爭議。各界對課發會的組成結構、運作機制或功能代表等重大問題,在沒有共識之前,任何結論都無法服眾,課發會當然很難繼續前進。然而,「共識」的形成需要時間,需要充分的對話,如果在迫切的時間壓力下做成「共識」,恐將埋下未來更大爭議的引信。

二、何謂透明?馬政府的微調課綱被批評是「黑箱」,很大的原因在重大會議或決策的過程不夠公開透明。所以有關新課綱的各項重大會議或決策過程,務必定期向外界說明或公布於網頁,以免遭受質疑。當初高舉反黑箱大纛,如今應以同樣的標準自我要求,否則無法確保人民「知」的權利時,黑箱爭議勢必再起。

三、何謂專業?課綱編定與審議是高度專業的教育作為,歷來參與者多為各領域有經驗並備受敬重的專家。之前的反黑箱課綱運動,許多專家學者被質疑不專業,顯見「專業度」是評估課綱是否公正客觀的重要判準。此次重啟課綱審議,專業的界定標準為何?又該如何邀請並說服真正的專家參與?

四、何謂中立?之前隨著政黨輪替,執政者的意識形態,都想透過課綱影響下一代,以培養更年輕穩固的支持者,課綱儼然成為政治舞台。這樣的思維務必徹底揚棄,否則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終究無法避免。當課發會提升到行政院和立法院這般高度政治性層級時,教育部應堅持教育中立,訂定維護課綱「中立」的底線,千萬不能淪為政治工具。

五、何謂共享?這是共享的時代,共享經濟、共享生活、共享領導。教育部在這種思潮下,想擴大參與面,讓課綱成為全民共享的政策,大家可理解。惟「共享」也應有程度、階段、方式之別,無法釐清功能性與代表性委員的職權,「共享課綱」勢必成為不負責任或民粹的代名詞。請教育部三思!

課綱﹒十二年國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