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略行銷/品牌結合音樂 要感動消費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1:23 經濟日報 何秀玲


「小美冰淇淋,小美冰淇淋,營養豐富味道好…」、「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當聽到這些懷舊廣告的前奏,你的腦中是否也浮現相關商品與品牌?這顯示出音樂與品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若音樂能完美結合品牌,所帶來的創意與商機,可以是一加一大於二,重點是:感動消費者。


金曲獎國際音樂節日前舉辦國際論壇,邀請達芙妮投資集團新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慧菱(右二)、格蘭父子洋酒公司台灣區行銷總監李正祜(右三)等人,暢談音樂結合品牌帶來的創意與商機。 圖/台視提供
品牌行銷 發展出新模式

金曲獎國際音樂節日前舉辦國際論壇,邀請達芙妮投資集團新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慧菱、格蘭父子洋酒公司台灣區行銷總監李正祜等人,暢談音樂結合品牌帶來的創意與商機。

陳慧菱加入達芙妮前,曾任職於聯想、可口可樂等公司;她執行過多個著名行銷案例,包括得到2013中國艾菲全場大獎的「可口可樂昵稱瓶」夏季社交媒體推廣戰役、2014年聯想與代言人艾希頓庫奇聯手於全球社交媒體平台上打造了成功的YOGA平板電腦上市活動等。

陳慧菱表示,消費者每天要看的東西很多,但有時一首歌曲在腦中是不會忘的,可見品牌不只有視覺,也應該結合聽覺,當人們哼起歌曲時就能想到品牌,這也是一種獨特強大的行銷力量。

以中國大陸如今的行銷發展趨勢,「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形成新一波交易模式的變革。過去是品牌付言邀請藝人代言的傳統模式,現在若以羊毛比擬為品牌方、豬比擬為藝人、狗比擬為消費者,品牌與藝人合作則有全新模式。

她舉例,國際品牌選了好萊塢明星代言,談的條件除了代言費之外,當產品銷售至一定金額,明星就能分紅;這樣的模式在大陸愈來愈普遍,品牌最後反而不付代言費了,因為採取分紅模式與藝人合作,活動愈成功,藝人獲得的酬勞甚至可能比單純領代言費還要高。

格蘭父子洋酒公司旗下知名威士忌百富的品牌形象鮮明,去年與音樂人庾澄慶攜手,拍攝「THE BALVENIE 百富手工感動之旅」系列,推廣手工堅持的品牌精神,獲得不少消費者的回響。

李正祜表示,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很重要的市場,市場十分競爭;他所負責的百富以手工製作,所以推出的廣告希望向台灣職人們致敬,並強調手工概念,找來歌手庾澄慶,帶領觀眾探訪台灣仍在堅持手工的達人們。

其中,庾澄慶介紹手工吉他製琴師何帝漢,李正祜說,庾澄慶做的是他熟悉的事情,所以具強烈說服力;庾澄慶既可扮演他自己,他也能推薦優秀的職人,幫助百富發展出更好的腳本。四部「百富手工感動之旅」影片,吸引了200多萬人次觀看。

感性價值 符合品牌調性

李正祜說,威士忌與音樂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具「感性價值」;在每個人人生最精彩階段,總有一首讓你印象深刻的歌曲,當你回想時,就會帶來高度感性價值。

「品牌若能找到合適音樂,就能與消費者情感緊密結合,如果音樂和行銷結合可以感動消費者,那是成功的案例。」李正祜說,與庾澄慶的合作讓百富銷售成長了20%。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現在還有微電影或廣告置入的方式,如何考量是否將資源放在音樂上?

李正祜認為,從市場角度來看,企業會先思考行銷方式是否為消費者想要的,而不會先從音樂扮演角色出發,最後則會考量執行行銷時,音樂能否幫案子加分,甚至讓消費者買單。

陳慧菱也認為,品牌行銷不會一開始就找音樂人,不過若有好歌曲出現,符合品牌調性,又能很快與之結合,就有可能成為有效行銷。

市場行銷有一個關鍵,那就是「要說消費者的語言」,她說,如果品牌客群是年輕人,對於音樂接受度更高,「用他們的立場思維,『挖出』內心深處的渴望,他們才能幫你傳播,行銷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大同﹒聯想﹒平板

管理陀飛輪/放無薪假 先做好三件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1:23 經濟日報 邢憲生


「你看看,這些企業的領導人真的很沒有良心。」一位受薪族朋友指著報紙上有關放無薪假的新聞,忿忿不平地表示。「他們平常嘴巴講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可是不景氣的時候卻為了省一些薪水,叫員工回家吃自己。真是言行不一的壞榜樣!」

「或許事情的背後有其一定的考量,不一定像你所說的那樣不堪。」另一位正在創業的朋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雖然無薪假對員工而言是有些冷血,但是若相關的配套措施能夠做的好,或許也是公司全體員工一起度過困難時期的一種權宜且傷害較低的方式。」

以前在美國的矽谷任職時,就了解就業市場中殘酷的一面。不論員工平日在工作中多麼盡心盡力,表現如何出眾,一旦公司經營有了狀況,通常頭一個想到的方法就是拿員工來開刀,以省下相關的費用。雖然公司會用冠冕堂皇的名稱來合理化裁員的行動,但結果還是請員工走路。

由於layoff(資遣)包含了因組織情況特殊,所以暫時請用不到的人回家,等有需要時再來復職的意思,在法律及過程上爭議較少,因此公司大多喜用此法。

有一回,我任職的公司面臨了營運衰退、財務惡化的窘境,大家都認為資遣員工恐怕是避免不了了,心理上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不過當重整計畫被提出來後,卻跌破了大家的眼鏡。最高主管先把自己的薪水砍成1元,其他的高階主管們則都暫時減薪三至五成。至於中階以下的主管們則每個星期只上班四天(等於每周放無薪假一天),至於基層的員工則遇缺不補或是內部輪調,但薪資不減、福利暫時減半。

公司送出的訊息就是,績效不佳的責任由主管來扛,大家一起共體時艱。因此,當公司努力回到正常軌道的過程中,沒有人因不滿而離職或怠工。

其實人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個人覺得公平與否的思維足以扭曲任何的結果。當事者若覺得不公平,即使給他/她再多的好處,也很難產生預期的正面效果。由於無薪假減少的是實質收入,對個人生活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因此如果那些該負責的高階經理人自己都不以身作則地減薪,卻拿不相關的基層員工開刀,或是名為放假,實際上仍要求當事人正常上班的偽放假(美其名主動加班),甚至放了之後就不再恢復原職/原薪之類的做法,就會造成許多人的詬病,並且將其污名化。

如果要讓無薪假原先的用意正確地彰顯,避免打擊員工的向心力,有幾件事情公司是必須處理妥當的。

首先,要確定放無薪假是正當且有必要的。畢竟,節省營運成本的方法很多,拿員工的收入來開刀應該是最後的手段。其次,主管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自己先做必要的犧牲,才能說服相關的員工,無薪假是不得已的選擇。

同時,在啟動無薪假機制時,要開誠布公地說明原委,以取得共識與諒解,並對被影響的當事人做適當的安排。此外,在實施無薪假的期間不可因種種原因占當事人的便宜,讓其做白工,也不可在措施結束後,以各式理由將權宜的省成本做法變成常態的機制。

無薪假,就如同公司中種種因應困境的做法,有其存在的目的與必要。若想透過此機制讓公司轉危為安、永續經營,主事者就必須做好相關的配套,以降低負面的影響。畢竟,員工的心是決定其在工作中付出多寡的關鍵。如何善用各項措施以達到應有的目的,將是領導者必須修煉的重要課題之一。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

無薪假﹒裁員
思考方塊/如何客訴機器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1:23 經濟日報 劉宗達


一走進銀行大門,迎面而來的可能是金城武、周杰倫、蔡依林、張惠妹、孫燕姿、五月天、SHE等明星造型的機器人;這是未來的銀行景觀,可能在消費者離銀行大門還有200公尺的距離時,就知道來者何人,並依此人的年齡、喜好等屬性,決定該派出哪個造型的理財機器人迎接,一番寒暄之後領著顧客到特定的理財專區。

這時顧客只要在觸控螢幕輸入帳號密碼,確定好當天可以接受的風險屬性金融商品,接著螢幕便出現了推介的商品。可以接受的消費者直接買單,但是覺得不滿意的消費者只好重新輸入。不過,也有可能出現一再輸入卻出現類似商品的情況。

「拜託,我十年後要在…買一間房子,這樣子要存到什麼時候?機器人你到底會不會將心比心?我要客訴你!」

當然,銀行也考慮到機器人可能得罪客戶,也許螢幕就出現一個沙包的寶寶機器人,專門讓消費者消氣用,設定在可接受累積達到拳王泰森重拳一擊接近500磅的臨界點,結果憤怒的消費者連揮重拳之後才悻悻然離開;受到重創的機器人只好跟機器人主管反映前面理財機器人處理不當才會讓寶寶受到委屈…。

互聯網+的新時代來臨,Fintech融入傳統金融活動中的支付、投資、借貸等業務,銀行也可能逐漸引進提供理財諮詢功能的機器人。

不過,機器人若出了問題,消費者該找誰客訴?用什麼原因客訴?另一方面,該如何協調人與機器的工作分配?工作績效該如何衡量?機器人設備建置的成本與人力成本該如何取得平衡?也是銀行業將來會面臨的管理問題。

FinTech的浪潮下,首當其衝的是銀行業的實體分行,根據統計,單單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已關掉3,000家實體分行,金融從業人員人人自危。如果無法提供更多的價值,國內銀行業的實體分行也會面臨縮減據點與縮小面積的危機。

業者將面臨的問題包括能否讓內部利害關係人——員工得到妥善的照顧與職業發展,以及如何藉由創意與創新的商業模式、企業流程與組織轉型替外部利害關係人—股東持續地創造價值。

近期金融業者推動的分行營業型態「多樣化」就是想替實體分行創造新價值。

另外,創設天使基金與提供夾層融資,是互聯網時代面臨FinTech與TechFin跨界與跨業界競爭的浪潮下,將新的DNA注入銀行業的一項可能規劃。

只是誠如金融科技新創投資人胡一天日前所言,在實務上運作,以及對於既有監理框架與金融法規各方面可能帶來的衝擊,都需預先做一番全面性的探討。

(作者是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上班卒仔照子放亮/反求諸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1:23 經濟日報 周怡秀


小張是個很有自信的業務,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力非常滿意,但難免有些案子沒接到,這時小張往往怪罪其他部門的配合不足。比如產品部設計的成品擴充性不足、財務部給的價格不能再低、行銷部對外的宣傳不夠有力,沒深入人心等等。因為對於現況的不滿,他到處換工作,卻發現怎麼每個公司都有部門不配合他,讓他業績無法伸展順利。

【心得分享】

如果小張心態持續如此,那麼即使工作能力再強也無法衝出好業績。他老是覺得這個公司有問題,下一個會更好,但客觀的現實是,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就算能一時配合小張的需求,長時間若小張自己無法拿出能說服人的成績,終究還是會走回老問題。每一個工作都要視情況而調整腳步,而不是要公司為你作大幅改變。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

把字體換掉!Pinterest用細節將自己推向國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3 08:34 聯合新聞網 蔡明淳


【文: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Pinterest,作為一個圖文書籤的社群媒體,希望以好想法連結大眾。目前在美國約有21%的成年用戶使用,比Twitter的18%還多!但是他要如何將自己推向國際,吸引更多國家的人使用,讓廣告商願意投入更多金錢投資呢?一切都取決於這次的微小改變!


本文提出Pinterest的四個做法:1. 跨國的員工交流。2. 介面在地化。3. 提升行動裝置使用經驗。4. 不同裝置,一致畫面。

有別於台灣較熟悉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群媒體,Pinterest不是聚焦於人際互動,而是一種「圖文書籤」。Pinterest是Pin(釘)和interest(興趣)的概念,希望成為一個提供好點子給使用者的平台。使用者可以用Pinterest儲存自己喜歡的圖文,並且「釘選」在自己的「板子」上(board),除了能方便整理資訊,也可以追蹤別人公開的板。

Pinterest在2010年成立,並且很快地成為「十角獸」(註:decacorn,跟獨角獸不同。獨角獸是用來形容估值超過十億美金的新創科技公司,十角獸是指成立不到10年而擁有100億美元身價的新創科技公司),但目前使用者裡大部分為美國女性,約45%來自海外。如果想要透過廣告來獲得利潤,則Pinterest的版圖必須要走向全球。

為此,Pinterest的CEO Ben Silbermann決定做出改革,以證明其真的擁有「十角獸」的價值。

1. 跨國的員工交流

為了將Pinterest推到國際,Silberman將公司的研究者送至其他國家的辦公室,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巴西與日本,以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他也會讓美國總部的高級主管去分部視察,或帶其他國家的員工到美國總部交流。藉由這樣的方式,Pinterest瞭解到不同國家的需求,進而改變內容上的呈現,讓內容與使用者產生更多連結。

2. 介面在地化

Silberman認知到Pinterest需要有新的設計才能夠吸引多元的使用者,因此,不同國家的介面設計,彼此間會有微小差異,以符合當地使用者的習慣。

Silberman說,「如果我們在擴張規模時,沒有選擇正確的字體,這會讓其他國家的使用者認為你沒有融入他們的文化。」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受歡迎或習慣使用的字體,例如,西方國家常使用Helvetica這個字體,但日本人就比較喜歡Hiragino這個字體。

另外,有些用語也得因地制宜。例如,Pinterest的「Pin」和「Board」起源於大眾會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板子上,但是像巴西就沒有這個習慣。因此如果在巴西使用「Pin」便沒有辦法與當地使用者產生連結,Pinterest就會以「Save」(儲存)取代,讓使用者瞭解意思。

Pinterest在介面改變上,縮小了原本儲存內容時會顯現的Logo大小,讓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圖片,而非Pinterest的Logo。Pinterest希望藉此能吸引不同國家、不同性別的使用者。

3. 提升行動裝置使用經驗

網站和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都是Pinterest的服務範圍。為了讓消費者在每個裝置上都有更好的使用經驗,Pinterest需要在工程上有更新、更標準化的方法,讓Pinterest的系統運行更迅速又不會發生自動關閉或當掉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幫助工程師更有效率地工作、更快地推出更新檔。最重要的是,能讓消費者在使用上更為便利。

為了讓公司的工程有更標準化的架構以及提升使用者在行動裝置上的使用經驗,Pinterest僱用了前Facebook和Apple的工程師Scott Goodson作為負責行動裝置的首席工程師,並採用Goodson在Facebook任職時,編寫出的演算法AsyncDisplayKit。

這套演算法不僅可以讓Pinterest在iOS系統上運作地更順暢,還可以預先準備接下來會跑出的圖片,減少使用者等待圖片呈現的時間。此外,它更可以預測使用者有興趣的內容,並將其顯示在使用者的介面中。

4. 不同裝置,一致畫面

目前Pinterest發展出一套系統,讓Pinterest在不同的裝置上會有一樣的呈現。也就是說,如果在iPhone 6所看到的Pinterest頁面為兩欄的影像,在iPad上可能會是四欄,然而所呈現的影像看起來會是一致的,這可以讓使用者馬上知道他們開啟的是Pinterest。

但為什麼要讓不同裝置所呈現的畫面漸趨一致呢?其實這不僅能加強使用者的印象,最重要的便如同Tom Watson,一位Pinterest的頁面設計師所說的,「越多的標準化,能夠讓團隊運作得更有效率。」Pinterest的團隊在往後做更新時,就不需要再針對每個裝置去做不一樣的設計,而是能在同一時間為不同的裝置做更新。

Pinterest這次的改變,也許連常用的使用者都未必能發現,但這也是Pinterest這次革新的目的,微小但舉足輕重。

做為一個希望能提供更多好點子的視覺平台,Pinterest透過這些細微的改變,試圖讓文化的障礙消弭,吸引不同國家的人使用,提升使用者的使用經驗,而這些改變是不是真的能讓他的「十角獸」稱號實至名歸,還得再繼續觀察。但無論如何,Pinterest所做的努力也代表著跨國企業若想擴展規模,「在地化」絕對是需注重的一環。

Instagram﹒Pintere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