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登場/如何構築「黃金屋」 孩子多想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王釗洪/中正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傳統東方社會常用「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來勸誘他人多讀書,力求上進。顏如玉過於主觀,姑且不論;黃金屋卻也未必因為多讀了些書而唾手可得。

在產業未能順利轉型,景氣又長期低迷的台灣,政府在廿年前一廂情願地廣設大學,希望學子們都能進大學,都能買得起黃金屋,現今的事實又如何?

五月底,勞動部公布二○一五年職類別薪資大調查的結果,該項調查抽樣係針對非農的工業及服務業,其中大學畢業生不分男女,去年平均起薪為新台幣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五元,而高中職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新台幣二萬二千九百八十元,相差僅四千六百七十五元。

用這些資訊進一步分析,約有近五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起薪比高中職畢業生平均起薪低。反過來,高中職畢業生中則有略少於十分之一的人,起薪比大學畢業生平均值來得高。

這意味不少大學畢業生,多花四年時間及其他的投資,初入職場夢想的「黃金屋」,卻是在虛無飄渺中。雖說起薪只是起跑點,勞動部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去年高中職畢業生年薪的增幅為二.八六%,而大學畢業生卻僅有一.七%;日子久了,這群輸在起跑點的大學畢業生將會愈輸愈多。「教育程度愈高,終生所得愈高」的人力資本學說將改寫。

台灣有世界最高的大學入學率,「十六年國教」雖無其名,卻有其實。產業界早有「大學生不如高中生好用」的警語。年輕人的歲月是個人及國家珍貴的資產,政府似乎有責任思考,人人都讀大學的政策,讓不少學生進了教室就只是啃雞腿、聊天滑手機,或者捱時間、等下課,混四年然後領很低的薪水,這是否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過度擴張高教,不但浪費社會資源,也拉低大學畢業生薪資,間接讓所得分配不均更惡化。在最近一期高等教育期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英國教授S. Marginson分析多國資料,指出不夠完善的學校不保證專業訓練,也不足以讓年輕人爬上高梯,翻轉人生。

這兩天又是一年一度大學指考,考完後學子們不妨靜下心來,再想想你要怎樣構築你的「黃金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