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支付產業「三化」決勝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4:54 經濟日報 邱金蘭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座劉燈城認為,行動支付在台灣有很大發展潛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董事長劉燈城表示,以台灣特店感應式POS機持續成長的趨勢來看,行動支付在台灣市場將有很大發展潛力,未來支付產業,須具備簡單化、數位化及行動化等「三化」特質,才能致勝。
Apple Pay最近是很夯的議題,劉燈城說,信用卡在台灣發展30幾年了,目前不論發卡量、簽帳金額,均逐年增加,流通卡數有3,800多萬張,去年簽帳金額也高達2兆元,而且每年都成長。

行動支付商機大

隨著行動支付發展趨勢,未來實體信用卡將逐步消失,變身為手機中的虛擬卡片,Apple Pay會受到關注,主要是因Apple手機「含金量」高,Apple手機在台灣市占率雖不高,目前大約二成,但使用者多屬高端客戶,刷卡金額很大,跟支付寶、微信多屬小額消費金額不同。

Apple Pay今年2月在大陸開通後,陸客來台觀光時,也會透過Apple Pay刷銀聯卡。


Apple手機「含金量」高,因為使用者多屬於高端客戶,刷卡消費金額很高,連帶讓Apple Pay也受到關注。
分享統計顯示,最近大陸人持銀聯卡在台消費,透過Apple Pay刷卡的金額,每月都在成長,尤其4月增加最多;反觀,透過實體銀聯卡在台刷卡及ATM提領現金的金額,反而減少。
劉燈城認為,這個現象除了因應大陸新訂的相關規定之外,可能也跟台灣很多特店都使用感應式POS機有關,現在全台有9萬多台,而且一直增加。他說,行動支付的發展,除使用者外,特店的布建也很重要,台灣這部分相當普及,以此趨勢來看,未來行動支付會是蠻大的市場。

台灣市場有潛力

亞洲不少國家,電子支付比率在五成以上,像新加坡有53%、南韓54.8%,香港則高達64.5%,中國大陸也有55.9%,台灣現在只有26%,遠低於亞洲其他市場,顯見台灣電子支付市場,將有很大發展潛力。金管會正推動提高電子支付五年倍增計畫,行動支付未來在這部分將演重要角色。

以美國人為例,現在帶手機的機率是帶現金的二倍,年輕人更是高達四倍以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行動支付將成為最有潛力的支付方式。

由於行動支付市場商機龐大,除手機業者之外,電子商務業者及信用卡公司等,也都競相投入,未來將進入百家爭鳴時代。劉燈城強調,在競爭激烈的行動支付市場,必須擁有簡單化、數位化及行動化等「三化」特質,才能打敗競爭對手。

創業部落格/學習企業思維 練好創業基本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4:54 經濟日報 李治平


互聯網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好、讓全世界商品和服務交流得更密切,各種好創意紛紛被實現出來,我們可以感受到創業的那股熱力正在全球蔓延,在台灣也是如此。

但是,當創業者或創業團隊的好點子想成功獲得使用者或消費者的肯定時,創意、技術與衝勁其實只是基本條件,創業路想走得更長、更遠,應該要時時檢視自己和團隊正處於什麼樣的階段,甚至是還有什麼資源可以爭取,這樣才有機會保持住自我的競爭力。

以創業的新創時期來說,創業者擁有無限創意但尚未思考出商業模式或被市場驗證,想盡快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應該從深入研究全世界是否有跟自己創意相似的產品或服務。

假如市場上早有這樣的例子,就該思考:我們還有什麼能做的嗎?還有什麼是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好體驗的?有沒有連消費者都還沒意識到但其實他們應該會喜歡的?

這樣才能挖掘出真正的獨特性和價值,接著就能評估並決定出合適的目標市場,這是就是用「企業思維」來思考。

若能做足了以上準備,自然會吸引種子基金、孵化器、加速器或群眾募資等投資平台的青睞,提升創業的成功率。

當商品和服務正式推出、商業模式在市場檢視下開始被消費者接受、企業組織逐漸完整、及客戶基礎有一定規模後,企業就進入了成長期。

成長期的創業企業,不可避免的會需要開始思考,是否已經實現當初懷抱的那股熱忱與那個夢想了?還是,還有更廣闊的市場機會值得我們去挑戰?

該怎麼抉擇,尤其需要創業者停下腳步來好好自我檢視。對外包括評估現有市場還有多少發展空間、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市場可以考慮;對內要凝聚員工向心力與營造企業文化,例如是否太專注產品核心技術跟服務當下、若有朝一日碰到已養成人才出走要怎麼因應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的問題造成的影響在大規模且制度健全的企業中相對會被稀釋,但對成長期的企業殺傷力卻是致命。

能成功跨過成長期,企業也就正式進入擴張期,一切就緒後就是如何全力衝刺市占率和營收成長,甚至是另一波創新了。

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特別希望對成長期的創業家提供協助。

因為,這個階段的企業,除了需要更多資金來支持企業轉型或拓展企業動能,還需要多方資源讓企業的成長曲線能呈現指數型成長。

以阿里巴巴集團生態系擁有的高效雲端服務、豐富大數據、先進VR研發、成熟電商平台、獨特企業文化、全力發展中的健康、旅遊、體育、影業等多元互聯網+應用來說,因為阿里有完整的經驗分享和願意持續挑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堅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感,相信對成長期創業者來說,未來不論是要進行深度合作或是互師互長,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作者是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

阿里巴巴﹒互聯網﹒募資

身體財報/大腸鏡篩檢 觀察五指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4:54 經濟日報 梁程超


多年前,曾經有名人的母親因大腸腺癌過世,控告醫院媽媽做了三次檢查都沒發現腫瘤,這則新聞凸顯大腸鏡篩檢可能仍有檢查上的誤差。

其實,大腸鏡已經是目前預防大腸癌最有效的工具,要如何做到有品質的檢查呢?

以下一些指標一定要注意──

˙全大腸鏡檢查:整個大腸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全長約120到140公分,一般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只伸進腸道檢查約60公分,過去由於大家怕痛及檢查風險,所以害怕接受全大腸鏡檢查,而乙狀結腸鏡檢查所需時間比較短,比較可以耐痛。但是,大腸癌有25%是發生在盲腸及升結腸,因此,全大腸鏡檢查有其必要性。尤其現在無痛內視鏡已廣被接受,全大腸鏡篩檢並不難完成。

˙清腸品質:「清腸是否徹底」,決定大腸鏡檢查準確率的第一關鍵,如果清腸不徹底,且大腸內的殘餘糞便覆蓋在小病灶,醫師便無法完整一覽大腸全貌,準確率當然大打折扣,這部分的控管得靠受檢者的配合,包括檢前的低渣飲食、清腸劑的正確服用等。

˙盲腸到達率:大腸鏡檢查通常是用一條管子,以內視鏡經肛門,直接觀察大腸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到達盲腸,但能否成功抵達盲腸,往往取決於清腸是否徹底、腸沾黏等因素,通常好的大腸鏡檢查,盲腸到達率至少95%,我們醫院目前是在99.3%。

˙腺瘤性瘜肉偵測率:90%以上的大腸腺癌的發生是經由大腸腺瘤經過10到15年的惡性演變而來,每增加1%的瘜肉偵測率,可有效降低3%大腸癌發生率,目前公認有效的大腸鏡檢查,腺性瘜肉偵測率至少20%,我們醫院開募以來的偵測率約39.7%,算是相當有品質的數據。

˙退出時間至少6分鐘:預防子宮頸癌有所謂「6分鐘護一生」,在大腸鏡檢查也有類似的標準,因為大腸有許多皺摺,除了進去要成功抵達盲腸外,進行大腸鏡檢查的一個重要品質指標是:管子抵達盲腸後的退出時間,一般公認對於沒有病兆的正常大腸,這段退出時間不應低於6分鐘,在醫界叫做withdrawal time(大腸鏡從盲腸退出到肛門口的時間),倘若沒有這樣的時間來把關,就有可能發生「期間癌症」(interval cancer),意即兩次篩檢期間仍出現癌症,就會造成明明做了大腸鏡檢查還是罹癌的風險。

(作者是台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史黛兒小姐 LINE時尚好友招募中!

視界櫥窗/迎接零售4.0 體驗擺第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7 04:54 經濟日報 黃晴雯


「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20年內無法盈利!」這是中國首富、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不久前面對迪士尼大軍壓境,所發下的豪語。

王健林的嗆聲其來有自,因為包括萬達集團在內,國際品牌與陸企近年來一窩蜂在中國蓋起主題樂園:除了現有300座之外,興建中40座,規劃中的高達730座。主題樂園儼然成了最夯的新興業態!

綜觀零售業的發展進程,我的觀察是:若將傳統百貨視為零售1.0,購物中心零售2.0,暢貨中心Outlet零售3.0,那麼結合購物、娛樂、休閒、餐飲、社交、觀光等多業態混搭的主題樂園,無疑是零售4.0的新型態商業模式。

在這座超大型娛樂城堡中,傳統賣場標榜的一站式「購」足 (one stop shopping),已進化成為一站式「享」足(one stop leisure)。

日前到上海開會,商圈市調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首間結合實體門店與線上App的「盒馬鮮生」。由阿里巴巴投資的這間生鮮體驗店,可買到來自全球的生鮮食材,也可在店內餐廳現選現嘗,不管線下或線上,一律只能以支付寶結帳,無縫接軌的消費模式,將O2O「任督二脈」徹底打通。

無論是藉由支付寶整合線下線上消費數據,抑或為阿里巴巴進軍實體零售練兵,這種透過電商生鮮與實體餐飲的一體化商業模式,何嘗不是另一種創新業態?

上海迪士尼與「盒馬鮮生」,一為主題樂園、一為生鮮賣場,兩者有何共通處?

說穿了,正是「體驗」!在零售4.0的今天,顧客為王、體驗至上,面臨電商來襲,消費體驗成了實體通路扭轉頹勢的救命良方。

電商瓜分市場、多業態競爭造成客源流失,傳統零售業腹背受敵之際,我卻瞥見一道曙光。

美國零售巨人Wal-Mart今年第1季營收成長表現亮眼,獲利超出預期。歸納Wal-Mart止跌回升原因,從翻新店面與商品陳列、強化收銀結帳效率,到提高服務品質,皆以體驗為訴求──實體店面有虛擬通路無法取代之處,那就是顧客第一手的消費體驗。

這讓我想到電商巨擘Amazon去年底開設首間實體書店,積極向零售門市試水溫,與阿里巴巴英雄所見略同。

Amazon透過線下線上資源整合,將觸角延伸到實體通路,藉以拉近與消費者距離,補足電商欠缺的體驗行銷。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實體通路為了固守優勢,不斷創新升級、大玩體驗行銷。除了近年來最盛行、聚客力最強的「餐飲體驗」,實體賣場更成為家庭親子「社交體驗」的最佳場域。

麥肯錫最新研究以中國為例指出,近七成消費者認為,逛街是與家人一起從事的最佳休閒活動,其中兒童遊憩區更是家長選擇消費地點的關鍵,足見少子化的年代,實體賣場是最適合全家大小同遊的體驗場所。

此外,最能凸顯實體優勢的當屬「服務體驗」。以日本為例,百貨賣場憑藉著淋漓盡致的服務,將消費價值極大化,使得日本實體百貨得以打敗電商,成為各國零售業師法的對象。

2007年Amazon推出Kindle,不少人預言這項劃時代科技產物問世,宣告紙本書籍將走入歷史。

時至今日,紙本書仍屹立不搖,理由很簡單:紙張觸感的親身體驗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

同樣地,迎接零售4.0挑戰,實體賣場生存法則無他,唯有體驗、體驗、再體驗!

(作者是太平洋SOGO百貨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