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規格放大 台灣,不是定義問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4 02:03 聯合報 王之相/南開科技大學副教授(投縣草屯)


歷史和文化上與中國切割,這樣的選擇剛好搭配在政治上與中國切割,不只對台灣認同是一條理論捷徑,而且中國近代以來的種種屈辱、落敗、混亂與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那一段,也可順便一舉拋棄,完全不關今日台灣的事,心情與心理自然甚為輕鬆愉快。於是,當中國對我們說我們,我們則對中國說你們。

只要忘記日本對台灣高壓統治的那一面,歌頌日本帶來現代化基礎的那一面,如此在歷史上和文化上與日本接軌,這樣的選擇又剛好搭配政治上與日本及美國站同一邊,似乎也是一條使台灣有別於中國而有助於台灣認同的捷徑。然而,當我們對日本說我們,卻發現日本對我們說你們。

會選擇切割,那背後一定原已存在聯結;會選擇聯結,原先也一定存在著切割。因而選擇之本身,也就成為一種逃避,逃避存在而不願面對的那一面。

不願面對的那一面,其實不一定是負債。當我們接受事實勇敢面對,那本欲逃避的一面往往也是使我們更加成熟的、轉負債為資產的契機,如果我們肯從中學習的話。這種學習必然是很苦的,但學習本身有輕鬆的捷徑嗎?

基於歷史和文化上的特殊際遇,使得台灣有著屬於自己的路徑,可以有其登高望遠的視野,某一方面而言,這可能也是中國與日本不及之處。台灣太小,從南到北的夜市長得都一樣;台灣也可以很宏大,不是島嶼而是海洋。如果歷史與文化的心胸放大了,過去種種喜怒哀樂皆可左右逢源而自心常生智慧,不再自限於台北、中南海和東京這三個政治座標,則台灣自有其情緒上的篤定與自信,可對中國說我們,也可對中國說你們;可對日本說你們,也可對日本說我們,而不傷其本,因為我們的座標規格不同。

台灣太需要大規格座標了。規格縮小的人,不斷追問台灣的定義;但是對於規格放大的人而言,則台灣,絕不是定義問題。

日本﹒南海﹒東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