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源集中頂大 卻喊公平競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03 02:15 聯合報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市)


針對一○五高教危機,台大校長提出「大學存亡交給市場機制」、「讓大學教師可以開公司」的論調,令人遺憾。

這幾年國家對高教的預算有增無減,但所增之處大部分流至所謂頂大的學校中,其目的只在於去衝所謂的國際排名,這五年五百億的經費實際直接用於學生身上,讓學生提高其學習效益與能力者少之又少,若有者也不過其所謂領導培訓花錢讓學生去登山罷了。

大學市場機制在國外,原本是就是一個自由競爭生存規則,但國內長期保護幾個頂大的機制下,已讓整個高教資源過度集中於少數國立大學,這完全扭曲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失去自由公平競爭的機制。歐美的頂尖大學,並不依靠國家來扶植,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無不是依自己學校經費來經營,靠的自己學校的校友回饋,或企業界的贊助,讓學校得以競爭生存。

反觀國內的頂大,每年跟國家拿的錢愈來愈多,自己的校友對學校的回饋金,比例之低是令人存疑到底這些頂大校友對母校的認同度有多高。如果,學校都無法跟校友募款,為什麼要由納稅人的錢去補助這些頂大呢?這符合市場自由競爭的機制嗎?

另外,當一位大學教師可以到校外全職開公司,到底老師是要以公司營運為主還是要以學生學習為主呢?此種大學職校化的取向,個人覺得不必如此辛苦讓大學教師去校外開公司,而是直接修改大學教師聘用辦法,讓開公司的老板直接到學校上課還比較簡單,對學生的就業更有保障,學習也直接些。

或可說,當教育部擔心學校倒閉會影響到學生或教師權利時,倒不如訂定一個企業接收大學的相關辦法,此種大學安置方案,對企業和大學的發展或可互蒙其利,大學就可以教導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學生,學生也可以真正學以致用,不再有企業界的感嘆,現在的大學生是不符合業界的實際需求。

台灣的高教已在過度保護政策下,扭曲變形。學費的凍漲表面看來是保護弱勢學生,但實際上卻是造成更大貧富差距,更無法有自由競爭效益,同樣地對頂大集中經費補助,也無法補到弱勢族群。

台灣的大學確實該倒的就讓它倒,但請教育部以公平自由的機制讓大學自生自滅,不要設定過度量化的標準來強迫大學退場。特別是新政府即將上台之時,想清楚台灣高校該何去何從?不要把頂大排名認定是提高台灣高教的唯一方法,解決高教不平等競爭下的貧富差距才是高教真正目標。若能夠讓弱勢者可以透過大學學習而翻轉其經濟弱勢的困境,那才是真正翻轉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