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冬末春初種樹 存活率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1 03:00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鄭朝陽/連線報導


image

陽春三月天向來被視為適合種樹的季節,可是在台灣,三月未必是最好的植樹月。 記者簡慧珍/攝影
分享許多縣市把三月十二日植樹節擴大為植樹月,廣送樹苗推廣植樹,但此時種樹是不是最佳時機引起討論;有專家建議,種樹雖重要,但要追蹤存活率更實際,植樹節改為「護樹節」或許比較務實。
彰化縣永靖、溪州一帶是台灣苗木生產專區,縣府近三年在植樹月送出七萬三千株苗木給民眾種植。

神農獎得主張洲府以馴化櫻花、梅花聞名,他從經驗得到最佳種樹時節應在冬末春初,因氣溫低、病蟲害少,植樹失敗率也較低。

他說,台灣節氣立春的天氣仍不穩定,溫寒帶苗木可在冬至到立春期間種植,讓根系適應新環境,等回暖就能穩定發芽,大幅提高存活率;如果三月中旬才種樹,最好選熱帶樹種,適應力較強。

台灣愛樹保育協會會長曾檉銳發現,民眾植樹缺乏「適地適種」觀念,近年流行種黃金風鈴木、櫻花、落羽松等外來種,就算種活,也變成都市災難,例如破壞路面、房屋地基等,寒溫帶樹種到亞熱帶平地生長,通常病蟲害多,須經常噴藥。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長黃裕星說,台灣平地均溫不低,澆灌水源不缺,四季皆可種樹;植樹節推廣種樹只是提醒民眾樹木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黃裕星表示,本土樹種適應力較佳,外來樹種的苗木品質若好,種植基地鬆土、排水等條件也佳,不一定有水平根破壞設施等問題。

台灣都市林協會理事長李有田表示,政府送很多苗木給民眾種植,但存活率偏低,否則這些年來都會區應該有很多樹才對。

他說,政府在植樹節送苗木最不負責任,不管土壤條件之外,種完後經常連澆水都不管,他呼籲植樹月應改成護樹月,把經費用來改善土壤、施肥、擴大樹穴等維護工作。

image
樹要怎麼種? 資料來源/張洲府、農委會
分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