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劫後重生 彰化元清觀難忘火吻陰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9 03:39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紀文禮、王慧瑛/連線報導


彰化市元清觀是國家古蹟,95年一場深夜大火,正殿、迴廊和三川殿部分木構建築燒毀,經4年修復才重新開放。

火災後,元清觀等彰化市公所管理的多間寺廟啟動「燭火禁令」,勸導信徒別在寺廟內使用火燭,禁令推動初期面臨不少阻力。有信徒說,神明託夢要用燭火才虔誠,彰化市公所寺廟室主任林大猷委婉勸他分香靈回家安座祭拜,信徒才沒再堅持。

image

公家、地方協力 埔里
彰化市國定古蹟元清觀95年發生大火,經過漫長重建,如今浴火重生。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image

供桌不點燭。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image


火災自動警報器。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image
插座地下化。 記者林敬家/攝影
分享
最初的面貌 回不去了

「修復後的元清觀永遠不夠完美」元清觀管理人林宜芬歷經難熬的重建路,跑遍各地尋找合適的天公爐,也找師傅打造新龍柱,一改再改就是找不回最初的細緻。

火燒後的每一天,林宜芬在廢墟裡尋找殘骸,撿拾破碎的剪黏、交趾陶,搶救文化遺跡。正殿的玉皇大帝神像臉部因大火炭化受損,居民看著遭火襲的元清觀傷心掉淚,神像經半年修復暫奉後殿才得以安定民心,「火燒元清觀是信徒一輩子陰影」。

俗稱「天公壇」的彰化市元清觀建於1763年,保存具歷史價值的清代古匾、雕刻和蟠龍柱等,一夜間付之一炬,當時有學者認為元清觀整修成新的建築物,恐從國家級古蹟除名。修復後浴火重生,如今香火鼎盛,仍是地方信仰中心。

少了燭火一大威脅,電線、人為等管理因素也不能不慎。如今元清觀電線全面地下化,加裝防火玻璃、火警自動警報系統,防止悲劇再發生。

元清觀經公部門籌措撥款近8000萬修繕,加強消防設備,周遭增設至少4個消防栓。廟方原規劃使用火警偵測噴霧器,但擔心神像被噴得一身濕而作罷。

全台道教重鎮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受天宮也曾遭火劫,歷經8年漫長重建,新廟殿依據受天宮玄天上帝降旨,採一層樓挑高建築設計。廟方為提高防火安全,建材以黑膽石為主,無論是石、木柱或內部彩繪,都塗有防火漆,連神龕前的防護玻璃也選防火玻璃。

推夜間門禁 防暗夜火

16年前受天宮的無名火是凌晨起火,廟方引以為鑑實施夜間門禁管理,規定進香團體及信眾須在晚上10點前結束朝拜行程,廟門晚上10時關閉後,翌日清晨6點前再重新開啟,降低管理風險。

彰化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長張恭維表示,夜間火警對廟宇威脅大,建議加裝錄影監視系統防縱火,值班人員需加強巡視香爐、點香器和蠟燭。

他也說,廟方若能裝設火警自動警報設備,並有緊急通報裝置,火警發生時,系統可利用簡訊或語音通知管理人或消防單位,「第一時間因應,損失才能降到最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