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大 明年營運拚2位數成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16:18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311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看好明年業績維持2位數成長。 黃淑惠
分享
汽車傳動系統大廠和大(1536)成為低迷景氣當中的幸福企業,今天率先舉行尾牙,董事長沈國榮表示,2016年已正式接獲歐系車廠訂單,營收、獲利可望維持2位數成長,今年尾牙也會宣布調薪5%,這將是和大連續6年來的調薪政策,而且年終獎金將達3~4個月。

沈國榮指出,和大明年原有的訂單穩定成長外,還增加二款新車訂單,而且這兩款新車款的訂單量長達10年,是推動和大營收、獲利成長新動能。

至於和大集團另一家生產工具機的子公司高鋒(4510),推估今年營收約略下滑4%~5%,以國內工具機產業今年普遍下滑2成以上,高鋒的表現優於同業;展望新年度,高鋒新年度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推動智能化的機台,新年度預估營收要成長10%。


綠色競爭力/陳發林:用天然資源 取代買能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316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陳發林。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為何能源問題近二十年來會變成全球熱切商議、甚至成為影響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陳發林表示,這並非因為化石能源正面臨用竭的困境,而是燃燒化石能源對全球氣候已經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先進國家極力呼籲全球應積極推動減碳工作。而台灣應如何因應?陳發林認為,在能源方面,台灣應逐漸減少對進口燃煤、燃油和燃氣的依賴,同時開發包括太陽能、風力等自有能源;在減碳方面,則應開始逐一與各部門洽談減排目標,以落實全國減碳目標。
在落實減碳方面,陳發林指出,今年公佈實施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與此次COP 21的決議相當一致,亦即除了設定2030與2050年的減量目標外,同時要每五年定期修訂目標與檢討成效。因此,如果要確實達成減量目標,政府應該先針對每個部門的各行業進行最大可能減碳量評估;再依據評估結果,逐一和各行業洽談達成減量目標的可行辦法。

在拓展再生能源方面,陳發林分析,根據國際對全球離岸風力評估結果來看,在北太平洋有六個風能密度最高的區域,而台灣海峽南北就已佔了兩區,可見台灣的離岸風力蘊藏量是相當驚人。根據IEA對全球電力供需分布和全球電網配置的規劃上,台灣被規劃成西太平洋區域的電力輸出國,且位於東亞電網的樞紐,北與南的電網都要經過台灣再併聯到他國。因此,若全球電網建立時,台灣有可能輸出風能與太陽能所產生的電力到鄰近大陸、琉球、菲律賓等國。

因此陳發林建議,與其每年花上大筆經費向國外購買化石能源,不如把這些資金拿來開發台灣的自有能源,發展綠能產業,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環。

綠色競爭力/蔡宏明:風電太陽能 推系統輸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322
工總副秘書長蔡宏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工總副秘書長蔡宏明表示,氣候變遷、暖化帶來的危害,各國都無法迴避,故未來綠色科技會投入更多,會不斷往前走,也會因此讓全球的綠色科技競爭更激烈,我政府應該提出政策,透過國際合作,依據國際脈動來檢討台灣要發展的綠能,以及那些綠色科技是可以給台灣參考運用的。
蔡宏明說,溫室氣體減量法要落實檢討產業碳排放,這是對的,例如石化業要如何減少排放,碳捕捉和再利用是可以思考的問題,就像長春石化將CO2處理後變CO,再加上化學原料可變成醋酸,這既可減少CO2排放,還可創造更多價值。

他指出,這次巴黎氣候峰會的結論,對台灣的影響是能源結構的挑戰與處哩,未來能源的消費及電力使用要下降,所以發展新能源就很重要,但要如何克服障礙,政府必須注意,像離岸風電,台灣在全球風場排名第八,政府想要在海上設置800支風電,但海象很差,東北季風一來工作船無法施作,也會有損壞的問題,而我們風扇自製率不足,應培養國內零組件生產能力和供應鏈。

蔡宏明認為,各界對於台灣能源的問題提出很多對策,但政府並沒有展現改變現有能源結構的的決心,對於再生能源的大幅發展政策誘因也有待強化。同時,台灣應該透過國際合作,依據國際脈動來檢討台灣要發展的綠能。

他表示,從這次巴黎氣候峰會協定來看,全球綠色產品是我們商機,但現在仍止於概念,我們應推系統性的服務,像我們有太陽能、風電的發電系統,政府可透過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合作,來幫助他們發展風能和太陽能,在過程中我們業者可以輸出這兩項技術與設備。

綠色競爭力/楊日昌:扶植綠能業 搶國際市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320
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表示,迎接綠能時代,台灣在綠能技術上已展現研發成果,並且建議政府應投注經費,扶植台灣綠能產業從零組件廠躍居系統廠商,爭取國際綠能商機。
楊日昌分析,以現階段最重要的綠能科技來看,包括能源儲存(如電池)、乾淨能源(如太陽能及風力),節能科技,以及碳捕捉與封存(CCS)等。除了技術的進步之外,商業模式如何在政策誘因的引導之下持續創新,使成本持續降低也很重要,太陽電池就是一個很好的成功例子。在儲能電池部分,楊日昌表示,台灣近來的研究已有進展。現有鋰電池有充電慢及價格高等問題,使得電池儲能無法大舉推廣,限制再生能源發展。近來工研院已開發出鋁離子電池的原型(prototype),具有充電快、成本低等優勢,如能帶動從電網級到住戶級的應用,將是全球節能減碳一大進展。

楊日昌強調,台灣因地窄人稠,單位國土面積的需電量高居世界第一,現已面臨電力發展瓶頸,未來亟需將強力的需求面政策和誘因來降低對電力的需求。這項努力必須靠日益精進的節能設備和技術做後盾,而且這些節能技術多半不需要非常大的經營規模,很適合台灣發展,但關鍵也得仰賴政府政策才能創造得出來。除了要設定節能減碳目標,還要有積極的政策誘因形成市場,並投入夠量的獎勵經費來推動,待市場需求形成後才能催生具國競爭力的綠能產業,進而讓台灣從零組件走向系統開發,才能使這個未來可能最夯的綠能產業在我們國家生根發展。




綠色競爭力/魏國彥:中部地質佳 可做碳封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318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表示,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達成了減碳時代的決議,預期明年全球綠色競爭力將會是各國最夯的議題,而到2050年之前世界各國的能源會有更新,我們不投資、不努力,就不會有新的技術和支點。
魏國彥指出,台灣從國外進口和國內生產加起來有4億多噸物質,經過工廠機器運作,產品備用掉或出口後,剩40~60萬噸是廢棄物,最終的去處九是用來做道路鋪面或填海造陸,另外產出的是2.5億噸的溫室氣體,這樣來看,碳中和或低碳工業再加進來,也就是在2.5億噸二氧化碳這一塊是可以續減的。

他認為,台灣海峽的海象冬季不佳,設立離岸風電的施工期不長,又有颱風影響,要先做好水文及海洋底質調查、港口建設也得配合。

而地熱方面,台灣目前調查所得,高地溫梯度區多在中央山脈,不易開發,而宜蘭平原有地熱潛能,卻有地區有民眾反對的問題,所以減碳部分,碳封存(將二氧化碳打入地下)可能終究要做,在台中彰化地區有好的地質條件,另外,天然氣水合物(甲烷冰)是一種含天然氣的冰晶體,往地下一鑽到就變甲烷氣,台灣西南外海的賦存量很大,也是可以下功夫的點。

他認為,綠能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未來會有新的技術,台灣應該要投資、要努力,這需政策的支持,不過,台灣明年總統選舉過後要換人,三組總統候選人應該對台灣能源政策與綠色能源發展,提出短中長期的政策,目前還沒聽到任何深入具體的觀點,只聽到雙方互批炒房炒地的事,希望他們在總統大選辯論時可以互相詰問、說出來。

提升綠色競爭力 創造雙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楊文琪/台北報導


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合辦座談會「最夯綠色競爭力高峰會」,工總副秘書長蔡宏明(左起)與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台大講座教授陳發林出席探討綠能議題。 記者鄭清元/攝影
分享面對全球暖化問題,聯合國已在去年的大會及今年的氣候變遷會議做出多項決定,因應全球致力減碳目標,帶動節能、綠能、碳捕捉封存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學者及專家普遍認為「綠能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了。
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日前合作舉辦「最夯綠色競爭力」座談會,邀請包括環保署長魏國彥、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陳發林,從國家、企業、社會、公民等不同角度,探討綠色意識與執行力,如何正面提昇台灣總體競爭力,創造未來願景進行座談,會議並由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擔任主持人。

杜紫宸表示,綠色競爭力無疑是當前最夯的議題,尤其聯合國大會在去年通過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內含169項努力目標(SDG),做為繼千禧年設定的 2015 年全球發展目標後的第二期全球願景。日前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第 21 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 ,也對全球節能減碳做出重大決定,已顯示減碳問題日漸迫切。

魏國彥指出,從這次巴黎氣候峰會的結論來看,已發展國家要負更大的責任,而發展中國家也要求已開發國家要對氣候災害造成損失給予賠償,包括要求支付每年1,000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做為其永續發展的資金。

而因應國際趨勢,台灣必須朝節能減碳方向走,因為明年起有關綠色經濟、綠色競爭力等議題將更夯,各國也將會有更積極的作為。

此次COP 21在開會前,各國已先提交出減碳目標,同時2018年起,每五年各國要依標準模式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及未來目標盤點,對於地狹人稠的工業國家是很大的壓力。

楊日昌認為,此次會議已傳達給產業界及市場一個重要訊息,也就是綠能經濟的時代到來了。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成員,因此壓力沒有很大,不過對臨近的日韓壓力就很大。另一方面,台灣在包括電池、碳封存等技術都已有所突破,可以爭取相關商機,甚至有機會在綠能產業從過去的零組件供應商,成為系統供應商。

蔡宏明指出,像京都議定書1997年訂的,但2005年才生效,這反映出各國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所以巴黎氣候峰會雖做出抑制溫度上升在2度之內的協議,確實不容易達成。在這次巴黎氣候峰會中,中國大陸提出要減量60%,印度和印尼有各自提出要減30%和29%,這代表新興國家減排能力技術有顯著的提升,背後也隱含他們產業的發展,因應各國對綠能的發展,政府應該訂出明確的政策來推動,同時有機會就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對東南亞國家做系統性的服務與輸出。

陳發林也認同,台灣在乾淨能源上,如風力和太陽能的蘊藏量相當豐富,發展這方面的電力與產業是相當具有優勢的,應該善用既有的資源,全力提高風機、太陽能設備的裝置容量,將每天燒掉50億台幣的燃料費省下一部份,作為建設國家相關軟硬體的資源。

杜紫宸表示,目前海上風機確實有技術性的問題,包括受限本國技術不足,因此建議可以開國際標,採BOT的方式,採取有限度的開放。

提升綠色競爭力 創造雙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8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楊文琪/台北報導



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合辦座談會「最夯綠色競爭力高峰會」,工總副秘書長蔡宏明(左起)與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台大講座教授陳發林出席探討綠能議題。 記者鄭清元/攝影
分享面對全球暖化問題,聯合國已在去年的大會及今年的氣候變遷會議做出多項決定,因應全球致力減碳目標,帶動節能、綠能、碳捕捉封存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學者及專家普遍認為「綠能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了。
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日前合作舉辦「最夯綠色競爭力」座談會,邀請包括環保署長魏國彥、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陳發林,從國家、企業、社會、公民等不同角度,探討綠色意識與執行力,如何正面提昇台灣總體競爭力,創造未來願景進行座談,會議並由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擔任主持人。

杜紫宸表示,綠色競爭力無疑是當前最夯的議題,尤其聯合國大會在去年通過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內含169項努力目標(SDG),做為繼千禧年設定的 2015 年全球發展目標後的第二期全球願景。日前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第 21 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 ,也對全球節能減碳做出重大決定,已顯示減碳問題日漸迫切。

魏國彥指出,從這次巴黎氣候峰會的結論來看,已發展國家要負更大的責任,而發展中國家也要求已開發國家要對氣候災害造成損失給予賠償,包括要求支付每年1,000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做為其永續發展的資金。

而因應國際趨勢,台灣必須朝節能減碳方向走,因為明年起有關綠色經濟、綠色競爭力等議題將更夯,各國也將會有更積極的作為。

此次COP 21在開會前,各國已先提交出減碳目標,同時2018年起,每五年各國要依標準模式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及未來目標盤點,對於地狹人稠的工業國家是很大的壓力。

楊日昌認為,此次會議已傳達給產業界及市場一個重要訊息,也就是綠能經濟的時代到來了。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成員,因此壓力沒有很大,不過對臨近的日韓壓力就很大。另一方面,台灣在包括電池、碳封存等技術都已有所突破,可以爭取相關商機,甚至有機會在綠能產業從過去的零組件供應商,成為系統供應商。

蔡宏明指出,像京都議定書1997年訂的,但2005年才生效,這反映出各國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所以巴黎氣候峰會雖做出抑制溫度上升在2度之內的協議,確實不容易達成。在這次巴黎氣候峰會中,中國大陸提出要減量60%,印度和印尼有各自提出要減30%和29%,這代表新興國家減排能力技術有顯著的提升,背後也隱含他們產業的發展,因應各國對綠能的發展,政府應該訂出明確的政策來推動,同時有機會就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對東南亞國家做系統性的服務與輸出。

陳發林也認同,台灣在乾淨能源上,如風力和太陽能的蘊藏量相當豐富,發展這方面的電力與產業是相當具有優勢的,應該善用既有的資源,全力提高風機、太陽能設備的裝置容量,將每天燒掉50億台幣的燃料費省下一部份,作為建設國家相關軟硬體的資源。

杜紫宸表示,目前海上風機確實有技術性的問題,包括受限本國技術不足,因此建議可以開國際標,採BOT的方式,採取有限度的開放。


北藝中心陶朱隱園 2016新地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7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315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CNN公布2016年能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新地標,共九座新建築入選,士林的台北藝術中心和信義區豪宅「陶朱隱園」也名列其中。
台北藝術中心為台北市政府規劃的展演劇場,以方型建築物為主體,並嵌入一個巨大圓形球體,球體內是可容納800人的鏡框式中劇場。台北藝術中心另規劃可容納1,500人的大劇場,以及容納800人的多型式中劇場,整體建築由大都會建築師事務所O.M.A.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姚仁喜設計。

同樣上榜的「陶朱隱園」則位在信義區精華地段,外觀呈螺旋型,由法國頂尖新銳建築師卡里鮑特操刀。這棟豪宅是由中華工程投資興建。

除奇特的外觀,卡里鮑特也有意將陶朱隱園打造成全球最環保的綠建築。陶朱隱園的綠覆蓋率達84%,遍植近百棵喬木、灌木、草皮及森林步道,並規劃有機垃圾和用水回收及太陽能發電等系統。

九座新建築中,有三座位於美國,另外四座是羅浮宮阿布達比館、阿布達比的扎耶德國家博物館、倫敦泰德現代博物館擴建和大陸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雀巢攻餐飲 對決可口可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7 經濟日報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NESTEA雀巢茶品明年重返市場與可口可樂較勁,未來雙方將在商業通路激戰,包括速食業、餐廳等現調飲料機將掀起卡位戰,明年將會是茶飲料市場洗牌年。

台灣雀巢與台灣可口可樂今年10月底結束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雀巢旗下主要茶飲料品牌「NESTEA」不再由台灣可口可樂製造、銷售,雀巢Nestea茶品牌明星級產品就是雀巢檸檬茶,在國內檸檬茶市占第一,也是茶飲料市場的前十強產品。

雀巢茶品在國內品牌能見度高,過去在可口可樂操盤下的雀巢茶品一年市場規模約10億元,其中速食店、餐廳等商業通路占七成、零售占三成。

商業通路能讓品牌有更高的能見度,對營收貢獻相當重要,可口可樂早已將自行推出的「FUZE tea飛想茶」提前卡位,目前在各大速食、餐廳、影城已看不到雀巢蹤影,茶飲料都已被「FUZE tea飛想茶」替代。

愛之味代工雀巢 攜手走十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4:07 經濟日報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愛之味食品生技集團總裁陳哲芳(左)與第一生技集團董事長陳冠翰(右)。 記者高彬原/攝影
分享愛之味取得NESTEA雀巢茶品10年品牌授權,集團總裁陳哲芳昨(30)日說,雙方今年11月簽約後,已開始準備第四條無菌冷填生產線,投資金額約15億元,計劃落腳桃園,預期在雀巢訂單挹注後,愛之味明年營收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愛之味與台灣雀巢昨日舉行簽約記者會,雀巢大中華區水業務總裁杜克(Gilles Duc)、台灣雀巢總經理崔伍迪(Mayank Trivedi)、愛之味食品生技集團總裁陳哲芳、第一生技集團董事長陳冠翰等人均出席。所謂品牌授權,是指愛之味可為雀巢生產茶飲料系列的產品,除了既有產品,也可以開發新的茶品。

杜克指出,愛之味擁有優秀的產品研發能力,在通路與行銷也相當具有實力,無菌冷充填的生產設備也符合雀巢需求,經過多方評估之後,最後敲定與愛之味合作。

第一生技主要負責這次合作案,董事長陳冠翰說,與台灣雀巢談了近半年才拍板,見識到國際大廠對選擇合作對象的謹慎,透過這次與台灣雀巢合作,開啟愛之味多角化經營的里程碑,預期未來業績、獲利都可再上層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