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考/王超平與黃麗娟 把拼圖興趣變生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4:33 經濟日報 葉卉軒


雷諾瓦拼圖文化坊董事長王超平(左)與總經理黃麗娟(右)。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由名家原創的「飛躍2000」,橫跨2000年共200個故事的大事誌,製作成8000片的拼圖,成了雷諾瓦台大新象店的鎮店之寶,一舉打響名號…
有一點「資歷」的文青,對於師大商圈小巷內的雷諾瓦拼圖文化坊肯定不陌生,走過25個年頭的創始店,至今不僅屹立不搖,近日更以嶄新的面貌亮相。

當年以10萬元標會創業的王超平與黃麗娟,他們的拼團事業如今已橫跨兩岸三地,年營業額直逼2億元,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此話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最幸福的詮釋。

王超平指出,1990年代開始可以說是「拼圖熱潮」最風起雲湧的一段黃金歲月,但那時他們夫妻倆創業,並非因為趕搭這股熱潮,而是一次太太黃麗娟在某天的下午,到大學同學家玩1,000片的大型拼圖,沒想到就這樣掉進了拼圖的世界。

天鵝堡的冬天…拼圖啟蒙

黃麗娟說:「我是鄉下小孩,長這麼大第一次玩拼圖,覺得新奇極了,而當時拼的是天鵝堡的冬天」。之後,愛妻的王超平買了當時最流行的歐美黑白情侶照拼圖,陪著老婆一起拼。

真正點燃夫妻倆開設拼圖店的熱情,王超平說,應該是25年前的某天悠閒午後,他們夫妻在一家咖啡館看到牆上一幅雷諾瓦的畫作拼圖時,讓他們意外發現,透過拼圖細細的觀賞,竟是一種輕鬆的藝術品味與欣賞美學養成的好方法。

1990年兩人懷著滿腔熱情在師大商圈小巷內開設第一家拼圖專賣店,並以啟發他倆藝術靈魂的印象派大師──雷諾瓦之名,開始了雷諾瓦拼圖文化坊的事業。

25年來的創業路絕非一帆風順,黃麗娟說,20多年前的拼圖熱潮,就像是當時的蛋塔熱一樣,不只大家一窩蜂在拼圖,買禮物的首選幾乎也都是拼圖,而當時的業績就和現在一樣,但物價和幣值與現在的時空背景不同,即可以想見當時究竟有多熱。

大師為名…穩紮穩打布局

不過,當不少人的家裡拼圖愈堆愈多,大家拼不完,買的人也就開始漸漸變少了,黃麗娟說,那股拼圖熱潮大約二年後就開始下滑,許多貿易商的倉庫堆了滿滿的拼圖,對於剛創業的他們無疑是重重一擊。

但憑著「怕大家買不到,也怕自己買不到拼圖」的想法,黃麗娟和先生商量過後決定繼續「拼(拚)下去」,他們將師大店後面的三個房間和地下室分租出去,降低成本,陸續出生的二個孩子自己帶,也省去不少保母費,於是他們就這麼撐下來。

談起成功之道,黃麗娟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做很久很久」;王超平則表示,一路走來他們夫妻倆都堅守「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原則,即使是拼事業,也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更不讓自己負債,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12年之後,才開了第二家分店的原因,而如今,台灣則已有30個據點。

王超平領軍,2007年雷諾瓦拼圖文化坊正式進軍大陸市場,首間門市落腳在上海陸家嘴,迄今則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擁有共15間門市,而今年10月香港的第一間門市也在尖沙嘴開幕了。

此外,在新加坡的紀伊國屋書店和馬來西亞的大眾書店,也買得到雷諾瓦拼圖。

除了穩紮穩打的布局策略外,勇於創新也是雷諾瓦拼圖文化坊的成功關鍵。王超平說,「一開始我就不喜歡低價競爭,因為比價錢,永遠一定有人比你低,所以我們決定比服務」。

擴大版圖…生產自製商品

王超平稱讚另一半真的很有心,首間結合葛樂蒂咖啡館的台大新象店鎮店之寶,由Marino Degano原創的8,000片拼圖「飛躍2000」,從西元10年開始,每10年一格,用幽默的卡通手法表現具有象徵意義的大事誌,將這2000年作了一次有趣的回顧,她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把這200個故事統統找出來,並與客人互動分享,讓這個原本賣得很差的拼圖,瞬間鹹魚翻生。

此外,2005年對雷諾瓦拼圖文化坊來說也有很重大的轉變,王超平說,那一年,他們開始自己生產拼圖並自創品牌,高人氣的繪本作家幾米更主動找上雷諾瓦談合作,正因為幾米在大陸非常受歡迎,因此也讓他們在2007年進軍大陸市場時,很快便打響名號。

一路走來,王超平感恩的說:「我們很幸運,遇到不少伯樂」。

據說,大陸女星孫儷懷孕時所拼的「心經」拼圖,正是雷諾瓦拼圖,而剛懷上第二胎的大S,則是喜愛畫中有一隻大象和二隻小象的「母子情深」拼圖,另一位女星陳意涵甚至還曾經參加雷諾瓦的拼圖比賽。

發展至今,每天都有人在詢問加盟的可能,但王超平很堅定的說:「拼圖,本來就應該慢慢來,快不起來的,所以我們仍會放慢腳步,穩穩的做就好」。

行銷最錢線/神經行銷 激活品牌記憶曲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4:33 經濟日報 ▉蔡益彬

美國一知名企業的行銷部門,因為總經理對明年即將上市的廣告影片不滿意,所以努力針對缺失的地方做修正,每修完一次就請老闆看一次,有一天老闆看完後忽然說:這個廣告放這麼久了,應該要換新了,行銷主管一聽當場楞住,趕緊回說:老闆,這個廣告還沒刊播,消費者一次都沒看過呢!

回想一下你以前在學校很認真學習,但你一點不感興趣,出社會也很少用的科目,如歷史、地理或更早的三民主義,很持平地說,這些你拿過高分的課程,現在應該早已忘光光了吧。

那位總經理及你自己的經驗說明了,行銷人員所面臨的挑戰:除了要創造及形塑品牌記憶,還必須定期激活這個記憶,以免消費者忘掉你的品牌。

大腦忘記品牌的速度比你想像的還要快,著名的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曾以自己做實驗,在努力記憶一組沒有意義的文字後,他發現20分鐘後,有42%被遺忘掉,58%被記住,一小時後,56%被遺忘掉,44%被記住,而一天後,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一個禮拜後,77%被遺忘掉,23%被記住,最後,一個月後,有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它說明大腦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也不是固定的。

由於每個人對訊息的理解度不同,所以在實際上,每個人遺忘的速度各不相同。但遺忘曲線提醒行銷人員,大腦內部實際在發生的事:你的品牌很快會被遺忘。

因而你需要瞭解一下「海馬迴」──這個有大腦記憶總樞紐之稱的古老腦部,它位在邊緣系統的下方,當你的品牌訊息能激活它產生反應時,頭腦皮質層的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記憶網路,這時品牌的造型、特性、功能及好處,會被儲存在大腦皮質裡,但如果,你的品牌訊息不能引起海馬迴的反應,這個訊息可能就會被刪除而很快被遺忘掉。

所以在企劃品牌訊息時,行銷人員必須針對大腦的遺忘曲線,提出以下三個「激活對策」(Activating Strategy):

首先,掌握大腦記憶機制:規劃並傳送你的品牌「信號」(signals),如廣告、包裝設計、產品特性、訂價或社群媒體前,要先瞭解大腦如何形成記憶,尤其必須掌握如何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因為神經行銷研究證實,大腦不會主動將短期的品牌或廣告記憶變成長期記憶,除非妳掌握住神經元轉換的關鍵機制,否則你的行銷投資將因此有一半以上會被浪費掉。

其次,創造品牌角色:你必須創造一個具強烈意義,同時在情感上跟消費者生活做深度聯結的品牌角色,因為研究證實,有生命的品牌角色比無生命的產品特色及利益,更能引起邊緣系統海馬迴的反應。

最後,建立大腦溝通捷運:你必須規劃一套高效率低成本的品牌記憶激活模式,也就是你要開始應用神經行銷的大腦溝通捷徑,例如建立品牌印記(Brand Imprint )等,以創造最經濟又快速有效的記憶優勢。

大腦對品牌的記憶,會成熟化及退化更會被完全遺忘,所以每一個品牌管理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當品牌逐漸被大腦遺忘時,我的激活策略是什麼?我如何發展具意義與情感的品牌角色,以迅速啟動海馬迴,使品牌記憶網路更活躍,擴充更快速?

尤其,在品牌大爆炸時代,幾乎滿街、滿社群媒體全都是品牌的環境下,品牌的優勢不應只來自媒體或市場占有率,更必須來自「大腦占有率」(Brain share),因為只有品牌不被遺忘,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從短期轉成長期,銷售才能長紅。

點子農場/物聯網生態系大未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4:33 經濟日報 ▉吳仁麟

「生態系(Ecosystem)」原來是生物學名詞,指的是一個特定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共存共生,如同每一個山、河、海甚至沙漠。

1936年,英國生物學家柯雷普漢(Arthur Roy Clapham)在論文裡提出了「生態系」這個名詞和假說,這也成了日後全球產學界討論「生態系」的開端。

柯雷普漢的研究指出,「生態系」在一定的空間裡,各元素通過物質和能量的流動而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的功能單位。之後,「生態系」的意象開始被大量的借用和發展,甚至在科技和人文學領域都分別被發展成相當重要的論述。

原本生物學所指的生態系,並沒有固定的形態和大小。一整個森林是一個生態系,一個小池塘也是一個生態系,甚至一棵大樹就是一個生態系。

在一個生態系裡,各種生物之間以及和環境之間存在平衡關係,任何外來的物種或物質侵入這個生態系統,都會破壞這種平衡。一旦平衡被破壞之後,可能會逐漸達到另一種平衡關係。生態系如此生生不息的運作發展,一發展到了平衡的極限就開始崩盤瓦解。

今天,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裡都已經出現相當多關於「生態系」的研究。這些不同領域裡的「生態系」,指的可能是由不同種族與文化和社經背景所建構的「人文生態系」,也有可能是由各生產與消費環節所建構的「經濟生態系」,甚至連各廠商在說明經營發展策略時也說要建構屬於自己的「服務生態系」。

放眼未來的物聯網時代,由於各種資源與創意將會更透明自由的流動,廠商之間的合作方式將會與過去截然不同。除了將營造出全新的生態系,也讓「生態系」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存活的關鍵字。

可以預見的,在物聯網時代,各企業在面對競爭時,將不能只從企業內部的情境思考創新,而是必須去思考如何配合與整合生態系裡的各種資源與機會。

所以最重要的能耐是建構動態產業網絡和多元快速的反應能力,因為未來的企業賽局一定會瞬息萬變。

在新的商業生態系裡,結盟的能力將會成為企業生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這樣的能力通常又決定於三種能力:

一、遠見力:要能看到產業的下一步風向,知道該選擇向那些具有未來性的陣營去連結。

二、平台力:在造就一個生態平台時所具備的獨特價值,也就是要形成新產業生態時所具備的不可取代優勢。

三、關係力:與各上下游廠商的信任和議價能力,營造產業生態系本來就是一場團體仗,以小結構來凝聚成更大的結構。

「未來,人工智能高度發達,以至於能夠互相進化,形成一個生態系統,人類將重新發明地球」知名的數位文化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對於物聯網生態系做出這樣的預言,聽來令人振奮也警醒。

管理一點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4:33 經濟日報 本報訊

當你把目標設定完備,你已經在達成的路上了。

——吉格.金克拉(美國勵志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