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氣候協議 國會仍糾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14:12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試圖在即將揭幕的全球氣候峰會中,敲定攸關其任內環境政績的全球氣候協定,卻受制於國會。美國國會至今仍無法確定全球暖化是否確有其事。

科學家說,這項醞釀多年的協定是全人類免於承受全球暖化惡果的最後希望所繫。歐巴馬最近不斷敦促其他國家提出遠大的碳減排承諾,使其成為他2017年初卸任後,各國共同因應氣候議題的架構。此次氣候會議會期兩周。

氣候議題成為歐巴馬第二任期的施政重點之一,然而共和黨人多次針對美國是否可能踐屨諾言的問題提出各種質疑,以打擊歐巴馬的威信。

大約150個國家的領導人將在30日與12月1日的峰會中,與歐巴馬進行緊密磋商,試圖達成全球碳排放減量的具體協議,俾將全球均溫升幅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

歐巴馬日前在華府與法國總統歐蘭德會商反恐問題,在會後舉行的一項記者會中提到氣候峰會時指出:「如果各國團結一致,展現為後代子孫開創更美好未來的決心,這將是反擊恐怖分子的有力武器。」

美國從未批准1990年代初推出的京都議定書。它免除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強制減排義務,引起美國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強烈不滿。聯合國此次主辦的巴黎氣候峰會可能是歷來首次涵蓋全球各國的氣候會議。在2009年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中,各國未簽署協議。

此次峰會可能達成具體協定的背景是,大約170個國家已經提出個別方案。它們將在特別安排下,提出落實的承諾,以避免必須獲得共和黨控制的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

然而在美國,相關討論始終陷於人類是否促成氣候變遷的糾結。共和黨人以勢必衝擊美國經濟、迫使火力發電廠關門,以及導致發電廠所在地區就業機會流失為由,幾乎一致反對歐巴馬為促成減排而採取的措施。

氣候峰會前夕 各國遊行施壓領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37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image

菲律賓馬尼拉街頭廿八日出現遊行人潮,高舉「氣候正義」(中)等標語,還有人打扮成向日葵等植物呼籲各國領袖在巴黎峰會達成具體協議,遏止氣候變遷惡化。 法新社
分享
image
第廿一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在巴黎揭幕前夕,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成員廿八日扮成世界領袖齊聚巴黎街頭享用早餐。從左至右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歐巴馬、印度總理莫迪、法國總統歐蘭德。餐桌上的餐單寫著「我們希望談判桌上能展現更大企圖心」,後方為巴黎艾菲爾鐵塔。 法新社
分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一次締約國會議(COP廿一)卅日在法國巴黎登場,全球各地廿八日湧現遊行人潮,呼籲各國領袖及協商代表在會中擬訂實質條約,避免氣候災難。
image
從數字看巴黎氣候峰會 製表/李京倫
分享從澳洲到紐西蘭,菲律賓、孟加拉到日本,各地民眾走上街頭,要求領袖衝破難關。數千人走上澳洲墨爾本街頭,手持「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等標語遊行。
法國總統歐蘭德廿八日在出席在地中海島國馬爾他舉行的大英國協峰會,致詞時說:「人類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我們能從恐怖活動中略見端倪。氣候問題也是如此,人類摧毀大自然、破壞環境,因此人類必須為子子孫孫的未來負責。」歐蘭德呼籲各國領袖在巴黎會議中達成「具約束力、普遍且目光遠大的協議」。

氣候會議將由各國官員在巴黎時間廿九日下午五時(台灣時間卅日凌晨零時)提前暖場,卅日的正式峰會將有一百四十七國領袖出席;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首相卡麥隆、德國總理梅克爾、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印度總理莫迪等人都將與會。

上次的哥本哈根會議,各國領袖在兩周會期最後一刻才抵達,會場混亂,毫無成果,最後無約可簽。

各國領袖此次在會議之初就到場,並對本國談判小組下達明確指示,預料將達成完整協議。

巴黎兩周前發生恐怖攻擊。法國外交部長法畢斯證實,巴黎市郊的峰會會場實施嚴格的安全措施,會場周遭在各國領袖廿九日下午陸續抵達前就會全面封鎖。

此外,法國在恐攻後下令,禁止會議期間出現大型遊行,以免成為有心人的攻擊目標。法畢斯廿八日感謝氣候議題社運人士同意取消原定的遊行活動。

image


氣候變遷協議障礙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image

日本東京廿八日的愛地球遊行中,環保人士高舉海報。 法新社
分享
image
綠色和平組織在艾菲爾鐵塔前放熱氣球示威。 路透
分享


巴黎氣候峰會 救得了地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37 經濟日報 本報訊

image
第廿一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在巴黎揭幕前夕,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成員廿八日扮成世界領袖齊聚巴黎街頭享用早餐。從左至右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歐巴馬、印度總理莫迪、法國總統歐蘭德。餐桌上的餐單寫著「我們希望談判桌上能展現更大企圖心」,後方為巴黎艾菲爾鐵塔。 法新社
分享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將於30日召開,逾190國代表都將與會,尋求達成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氣候協定,以下為巴黎氣候峰會要點的關鍵五問答。
這場會議有多重要

各國代表將在巴黎協商新的國際氣候變遷協定,約2萬名商業領袖和環保人士都將與會,並參加一系列乾淨能源論壇與活動。這場會議將持續到12月11日。

為何今年非成功不可

巴黎峰會可能是各國達成協議最好的一次機會,因為各國都有意減碳。聯合國警告,若今年未成功,可能需時十年才能再讓各國回到談判桌。

能限制氣溫上升嗎

各國都沒提交減碳目標,但主要排放國已提出減碳計畫,分析發現,各國若將實行計畫,本世紀結束前的全球平均氣溫將比150年前高攝氏2.7度,高於聯合國攝氏2度的目標。

如何規範各國做到

巴黎協議可能納入定期評估、並上修目標的機制,也就是各國每五年須重回談判桌,努力讓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

金援議題能否達共識

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時,已開發國家承諾2020年前每年援助1,000億美元,開發中國家這回希望1,000億美元的承諾是「底限」、而非上限,但可能遭先進國家的國會杯葛。


比爾蓋茲斥鉅資「潔淨能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37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將在氣候峰會提「潔淨科技倡議」。 路透資料照
分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一次締約國會議(COP21)卅日在巴黎登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打頭陣,將在峰會首日提出設立數十億美元潔淨科技研發基金的「潔淨科技倡議」(Clean Tech Initiative)。法國外長法畢斯呼籲各國弭平歧見,並在峰會閉幕前六天(十二月五日)達成最終協議,展現出法國對「巴黎協議」必可談成深具信心。
消息人士透露,蓋茲將宣布的這項基金將用來研發新潔淨能源科技,金額以十億美元計。這筆史上最大的潔淨能源研發基金由多位億萬富翁、慈善家挹注,並獲有美國、中國大陸、印度等多國政府讓潔淨能源研發預算倍增的承諾。美國目前每年相關預算為五十億美元。蓋茲今夏承諾未來五年捐出廿億美元財產抑制氣候變遷。

image
從數字看巴黎氣候峰會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一九○國的協商代表和近百位領袖卅日將齊聚巴黎,討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和全球暖化危機的方法。法畢斯呼籲各國在下月五日弭平歧見,達成最終協議。他說:「峰會第一周將致力減少協議內文的許多選項,(協議草案中,針對各項議題列出不同的替換措詞)。我希望最終協議能在下月五日中午前交給身為大會主席的本人。」
但外界對法畢斯的期限說抱持懷疑態度,通常聯合國協商都在截止期限過後一兩天才有成果。

法畢斯說,巴黎會議就各國承諾的減排數量和行動而言已屬一大勝利,若整合這些努力,我們能避免災難;若不作為,地球升溫(本世紀結束之前與工業革命之前相比)恐達攝氏五、六度,但我們希望達成把上升溫度限制在兩度或一點五度以下的目標。

巴黎峰會可能刺激人們從燃煤燒油轉為使用再生能源,但這需要政府及產業界投資於科技及基本建設。資金從何而來是巴黎峰會的一大疑問。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曾在任內呼籲已開發國家,在二○二○年前每年贊助窮國一千億美元,幫助窮國轉換能源。印度官員要求各國在巴黎協議中載明款項來自公款,富國卻認為這會是使協商破局的關鍵。

image
氣候變遷協議障礙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減碳不力 菲、泰、印尼先遭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37 經濟日報 編譯廖星嵐、黃智勤/綜合外電

亞洲開發銀行(ADB)表示,若各國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未來20年氣候天災發生次數恐加倍,而亞洲「高風險國家」所受衝擊尤其嚴重。醫學專家也說。氣候變遷影響人體健康,未來每年將造成25萬人死亡,每年因此須付出的醫療保健成本多達40億美元。

ADB整理1970到2013年的災害紀錄並發表報告指出,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以每年百萬分之二的速度增加,氣候天災發生的頻率將在17年內增加一倍,代表每個國家平均每年經歷的氣候天災將從目前的0.775次上升至1.55次。

ADB表示,菲律賓、印尼、泰國這三個「高風險國家」受到的影響最強烈。例如2013年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中部島嶼,導致7,350人失蹤或喪生。ADB並指出,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率也暴露在風險中。氣候災害已經削減澳洲、中國、印尼、越南等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各國應該將化石燃料的投資轉移至可再生能源,以扭轉惡化的情形。

氣候變遷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到2030至2050年間,氣候變遷每年可能造成近25萬人死亡,其中3.8萬人因炎熱的氣溫喪命、4.8萬人死於痢疾、6萬人死於瘧疾、並有9.5萬人死於營養不良。到2030年,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直接損害成本,將高達每年20億至40億美元。

觀天下/飢餓非遊戲 重生是奇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37 聯合報 張佑生

改編自反烏托邦(dystopian)小說的同名電影「飢餓遊戲」,系列完結篇「自由幻夢終結戰」正在此間上映,和將在巴黎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有著奇妙的連結。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表示,乾旱、洪水與其他極端氣候在過去卅年日益頻繁嚴重,自然災害造成的全球損失高達一點五兆美元,導致開發中國家糧食安全威脅升高。飢餓,也許被天龍國當成遊戲,但絕非窮人的遊戲。

環保團體質疑,巴黎峰會能否履行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主旋律,對此,開發中國家對已開發國家有好一筆帳要算。工業革命迄今,已開發國家累積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同期總排放量的七成,美國和歐盟各占百分之廿七與廿五。減排目標要設多高,補貼給多少,從頭算起,基礎才公平。

公平正義是「飢餓遊戲」的主題,包括貧富不均。本周發生在緬甸的礦災,已知死亡人數超過二百,失蹤也破百,估計凶多吉少。相形之下,五年前引起全球矚目的智利礦災,卅三名礦工困在相當於一點五座台北一○一大樓深的地底六十九天後,全員平安獲救,可就幸運得多,更被拍成電影「卅三:重生奇蹟」。

獲救重生是奇蹟,不過這五年來,卅三名礦工過得並不好,遭遇被寫成小說拍成電影,版稅平分,拿到的其實不多。礦災發生後,礦場老闆完全沒事,緬甸礦工的下場恐怕只會更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