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人投資減少/學者:思考進口替代 引入新資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讓外資移情別戀的關鍵,就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當製造業、高科技產業、甚至服務業都慢慢轉移到海外後,對外商而言,當然跟供應鏈跑,不會留在台灣,也沒意願再進來。

加上台灣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策略不明確,未來不知何去何從,外商沒有投資機會,想投錢也不知往哪裡擺,只好選擇其他地方落腳,獲取更高的報酬,造成台灣投資不振。

中經院WTO中心研究員杜巧霞認為,為了招商引資,包括新加坡、韓國、越南等競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台灣就是一直簽不下來」。外企非常重視權益保護,進入當地國投資要能與國際接軌,若沒簽FTA,視同沒有保障。加上台灣很多管制沒鬆綁,即使外資來了,也會扭頭就走。

杜巧霞指出,包括FTA、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甚至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續協議,這些經濟整合協議不僅是貨品自由貿易,還有法規制度的調和,是外資評估發展的關鍵。台灣跳脫不出閉鎖式思考,只會愈來愈跟不上,不進則退。

林向愷認為,台灣要吸引外資,不能病急亂投醫,尤其對中資來台不能一頭熱。台灣吸引外資是要發展台灣經濟,創造工作機會,如果中資來台只是股權投資,併購掌控經營權,把技術帶回大陸,台灣不能短視而培養未來競爭對手。台灣在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中,吸引外資排名儘管名落孫山,但報告也直指台灣為「高FDI潛力,低FDI表現」國家之一,顯然尚未充分發揮吸引僑外投資潛力。

林向愷說,政府有必要加強招商政策,投資招不進來,也應該思考進口替代,變相引資。否則經濟問題不只是「保一」而已,連「保正」都很難。

外人投資減少/官員:FDI只看淨流入金額 失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杜宗熹/台北報導

image
去年外人在台投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各界憂心台灣外人直接投資(FDI)逐漸減少,經濟部投資處長連玉蘋喊話,大家對台灣要有信心。外商對台灣堅強的製造業仍深具投資興趣,雖然景氣不佳、出口不好,但已在掌握中的投資案,皆比去年成長,以今年為例,全年招商目標110億美元,截至9月已近86億美元,年增1.64%。
連玉蘋強調,經濟部重視的是外商來台投資能創造及帶動的整體經濟活動,包括興建廠房,添購機器設備,增加就業人數,而非只單純計算匯入多少投資金額。否則匯入巨款最終只淪為囤地、炒房、惡意挖角、敵意併購,這是不樂見的。

連玉蘋說,聯合國計算各國FDI採「淨流入」,也就是外商資金匯入與匯出的淨額。但台灣融資環境健全,不少外商來台投資是直接向本地金融機構融資,若直接以「淨流入」金額多寡檢視FDI,可能失準。

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實力堅強,近來成功招商來台投資的外商多與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包括德商默克集團來台投資半導體化學材料。國際知名快遞服務商DHL也將增資台灣。

2014年投審會共核准3,577件僑外投資案,投資金額達到57.7億美元(約新台幣1,750億元),另有大陸投資3.34億美元(約新台幣100億元),兩者合計達到61億美元。對比2013年約53億美元,年成長率仍有15%。

不過,今年1至9月的FDI數據就相當不理想。在僑外投資部分,今年1至9月相較於去年同期衰退約8%。此外,雖然占總體金額的比例較低,但今年以來,陸資來台更是大幅減少62%,顯示投資情況仍然不佳。

外人直接投資 台灣又吊車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

image
各國外人直接投資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聯合國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台灣吸外資在全球211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五。這不是最糟糕的成績,在2011年因為凱雷、AIG、美商大都會等出脫資產,台灣FDI首度出現赤字,排名全球第210名快墊底。不過,台灣吸引外資一路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5 年世界投資報告有個新亮點,開發中經濟體吸引外資的流入金額首度超過先進經濟體,成長1.6%達6,810億美元;先進經濟體卻衰退28.4%。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20年前,台灣高喊超英趕美;十年前,在亞洲四小龍仍有一席之地;但現在FDI確只有越南的三分之一、菲律賓的二分之一,只勉強贏過北韓、巴基斯坦。

越南 鬆綁百種產業

到底台灣輸在哪裡?經濟部國貿局委託中經院WTO中心找原因,研究發現,包括大陸、越南、緬甸等國以高經濟成長率,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

以異軍突起的越南為例,今年7月一舉將51種產業禁止民營的壟斷行業鬆綁只剩下六種,逾百種產業也放寬投資規定。

越南放話,將從稅務與土地方面給予外商更多投資誘因,要在2016年成為亞洲FDI流入前四名國家。

另外,新加坡、韓國的外資吸引力也不減,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做多。

王健全指出,新加坡一年吸引外資高達600多億美元,台灣還不到100億美元,關鍵奇招就出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強力主導及為外商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服務。

例如針對全球前20大生技、半導體廠商,提供土地、租稅優惠,並透過高出新加坡50%的薪水挖角海外高階生技人才。

亞鄰 擴大FTA效應

再者,新加坡積極參與FTA簽署,包括TPP、RCEP的談判。

透過FTA等,扮演進入大陸、東協國家的跳板,和較大市場連結,自然有利於吸引外資。

另外,韓國政府今年設定了「達成200億美元吸引外人投資」的目標,為了達標,韓國以全球500大企業為對象,大幅放寬經濟自由區的法規限制,提供企業總部與研發中心等客製化服務;並以中韓FTA定出十大潛力計畫,將開發新萬金產業園區等特許產業群聚,並擴大吸引美歐國際企業的高附加價值投資。

中經院分析,全球產業鏈的重心已向亞洲轉移,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吸引外人投資政策措施,擴大FTA效應,台灣不能無感,在競爭對手都快馬加鞭下,還能不急起直追嗎?

拍賣排汙權額度 挹注地方政府收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高屏地區空氣汙染物總量管制後,汙染物排放權成為稀有有價商品;減少空氣汙染物排放,也成為地方政府財源。

在總量管制下,高屏地區業者若要新建廠或擴廠,須取得足夠額度才能建廠。業者取得新建廠排放源主要來源包括:一是向其他業者購買多減量額度,包括若有工廠關廠歇業,亦可將其所持有排放權出售;二是取得高市、屏東縣政府拍賣額度。

地方政府生財,亦打拍賣排放權的主意。官員表示,高雄市和屏東縣政府正積極提出很有創意的城市減排計畫,例如,交通運輸增加電動車比例、限制大型柴油車等措施,一旦真的落實並達成減量,獲環保署核可,地方政府可將減量額度拿出來拍賣給業者,增加市府收入。

官員也指出,若業者採取有助減少城市排放措施,例如某家公司運貨的貨車車隊、交通車全部改用電動車,因而減少排放汙染,減下來的量,亦可供該公司新建廠之用。儘管公司關廠歇業可將其排放權出售,但於今年底吹熄燈號的中油五輕則不適用。

企業高屏擴廠 須獲排汙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image

高屏空氣汙染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高屏地區空氣汙染物總量管制今年6月30日公告實施,列管635家工廠必須在三年內減排5%汙染物,減排逾5%部分則可進行交易;高屏地區廠商若要新設或擴大規模,必須取得排放權,才能設廠。高屏空汙管制可說國內排放權交易雛型,但屬封閉性、地區性交易。
高屏地區空氣汙染物總量管制的是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粒狀汙染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四種汙染物;環保署現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未來將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進行總量管制並建立碳交易制度。環保署空保處長陳咸亨強調,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為兩種不同管制,未來將會並行。

他進一步指出,本質上,碳交易是國際性,會有公開透明搓合交易,且將與國際碳交易市場互掛,其排放權是全世界可流通。但空氣汙染物排放權交易則僅限於地區,有封閉性,例如高屏地區只能在高屏地區使用,由業者私下議價,取得排放權不可以拿到雲嘉南管制區使用。

環保署表示,第一期高屏地區空氣汙染物總量管制自今年6月30日實施,列管對象共635家工廠,實施的第一年,業者須自過去七年(即2008至2014年)排放量,任選一個年度申報,做為減排基準。

截至目前止,已有92家業者,包括中油、中鋼等,已於總量管理平台線上申請,並向當地環保局申請審查核定。

根據總量管制計畫,列管廠商必須在三年內,將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粒狀汙染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四種管制汙染物減量5%。

未改善者,將依減排比例,處10萬到100萬元罰鍰,可按日連罰,連續90天未改善等情節重大時,可命其停工停業。

企業減量若逾5%的部分,則可以交易。官員舉例,A家業者本來排放100萬噸汙染物,減排了7%,超過5%部分,亦即2%、2萬噸可以保留自己建新廠用或賣給別家業者。環保署不管價格,由業者自行洽談價格,但最後須在環保署平台上登錄買賣情況,一旦賣給B家,環保署核給A家排放許可將下修為93萬噸,交易的2萬噸則移至B家業者。

隨著總量管制,空汙排放權成為有價稀有財。據業者表示,高屏汙染物排放權交易初估每噸空汙交易金額為3萬至5萬元。

官員表示,若有工廠關廠歇業,亦可將其所持有排放權出售。

環保署表示,高屏地區之後還會有第二期汙染物總量管制,亦即總排放量還要再下修;此外,空氣品質惡化亦達到臨界點的雲嘉南,亦可能列為下一波總量管制地區。

不銹鋼行情/燁聯、唐榮 下月估開跌盤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國際鎳價近月來下跌17%,只在上周回升0.5%,鎳金屬大跌微漲,拖累不銹鋼行情,預期上游燁聯與唐榮12月盤價將以跌勢應對,第4季不銹鋼價反彈曇花一現。

法人表示,生產量過剩的難題未除,不銹鋼根基不會穩固。燁聯27日收7元,上漲0.08元;唐榮收45.7元,跌0.1元。

不銹鋼300系為市場主力產品,其鎳金屬含量雖僅8%,但成本占比逾50%,因此一旦鎳價稍有風吹草動,不銹鋼行情馬上跟著跳動。

近一波國際鎳價高點在10月第二周,每公噸穩在1萬美元以上,並延續約三周時間,曾經一周上揚3.06%,激勵燁聯與唐榮11月盤價每公噸上漲1,500元,這也是國內不銹鋼上游廠連續四個月平低盤後首次回漲。

不料鎳價重回下坡路段,11月國際鎳金屬跳水式崩落,低點每公噸在8,200美元以下,跌幅近17%,上周跌深反彈0.5%,無力支撐大局。

法人表示,鎳價重回弱勢,燁聯與唐榮11月不銹鋼盤價跌勢確立,每公噸有下修1,500元左右的空間,中下游鋼廠成本雖可降低。

結束無薪假 不銹鋼廠千興將復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image
不銹鋼上下游廠因應不景氣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不銹鋼價雖起伏不定,但千興在停工一個月後,決定在12月復工,允強斗六廠成功建構保稅工廠,有效化解歐盟反傾銷障礙,也強化外銷接單力道,相關族群回到個股表現。
受制不銹鋼產業低迷,台南知名冷軋不銹鋼廠千興從11月起停工一個月,多數員工放無薪假,目前已決定12月起復工。

千興高階主管表示,市況並沒有好轉,銀行的支持也還沒有讓企業實質受惠,經營面依舊相當艱困,但當初向員工表明停工一個月,現在期限到了,就要信守承諾,讓員工回到工作崗位,畢竟每個員工背後都代表一個家庭,因此希望銀行能夠支持產業永續發展,以靈活策略協助企業營運,才能創造雙贏。

至於允強,法人分析,允強是亞洲最大不銹鋼管廠,在不銹鋼板材領域同樣有優異績效,全球通路布局綿密,外銷觸角高達100個國家,是今年上市不銹鋼族群中少數維持穩定獲利的鋼廠。允強27日收19.1元,漲0.05元。

允強副總經理詹烈麟表示,歐盟對台灣、大陸不銹鋼冷軋薄板課反傾銷稅,造成允強流失部分歐洲訂單,但之後大陸稅率高出台灣甚多,形同阻隔大陸不銹鋼銷歐途徑,反而讓台灣不銹鋼廠有發揮空間。

詹烈麟說,除了外在變數有利,允強斗六廠獲准成保稅工廠,後續只要使用未遭歐盟裁定反傾銷國家的不銹鋼原料,再加工出口,就不會被課反傾銷稅,這項發展讓允強有信心逐步把歐洲市場拉回來。

法人指出,歐盟雖設立反傾銷障礙,但允強也沒有閒著,成功開發出中南美洲等新市場,如今有機會逐步收復原有版圖,今年獲利維持基本水平外,明年展望有機會更上層樓。

法人分析,中鋼明年第1季盤價再跌,但谷底相當明確,鋼鐵類股觸底反彈能量愈來愈高,擇優中長期布局有機會獲得合理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