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扛歐洲龍頭 美國樂見
2015-10-04 03:33:22 聯合報 編譯莊蕙嘉/報導
image
德國三日慶祝兩德統一廿五周年,今年主要的官方慶典在法蘭克福舉行,二日美茵河畔預演大型的燈光音樂表演,光輝燦爛。 歐新社
分享德國紀念統一廿五周年,兩德統一後首任美國駐德大使金密特撰文指出,美國始終視德國為重要盟友,德國成熟的領導角色不但有助德美關係,也能在帶領歐洲上發揮作用。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當代德國研究所」刊出德國統一廿五周年系列專文,於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派駐德國的金密特(Robert Kimmitt)撰文回憶,柏林圍牆倒塌前兩周,時任總統老布希已擘畫出兩德統一後的美國政策。

一九八九年春天,老布希訪問西德美因茨,呼籲德國以「領導夥伴」(Partner in Leadership)加入美國陣營。同年東歐政局劇變,高牆倒下前兩周,老布希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表達對德國的信心:「德國對於同盟重要性的認知及承諾不會動搖。」

兩年後金密特被老布希提名出任駐德國大使,他回憶:「我代表美政府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在這個新時代,德國對於美國及跨大西洋地區的利益,如同它身為冷戰前線國家般重要。」德美雙方在外交及軍事上保持合作,並加強商業和文化交流。

廿五年來,德美關係更加深厚。金密特說,今日的德國已成「領導夥伴」,德國成熟的領導不僅對德國及歐洲有益,對美國、北約、聯合國乃至全世界而言亦是如此。

統一25周年 兩德經濟仍見落差
2015-10-04 03:33:15 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image
三日是東西德統一廿五周年,兩名男子二日走過德國柏林一面牆,牆上繪有德國國旗三色與「東德或西德?」字樣。 歐新社
分享歐洲政治大國德國三日慶祝東西德統一廿五周年,儘管政府弭平兩德差異速度遠低於預期,兩德經濟仍有落差,總理梅克爾對前景仍表樂觀。
image
德國總理梅克爾三日在法蘭克福兩德統一慶典上,與五歲女童瑪莉亞自拍合影。 美聯社
分享慶祝活動在商業之都法蘭克福舉行,梅克爾和總統高克均強調,德國正面臨難民潮的重大挑戰,期許國人拿出廿五年前迎接統一的心情,接納難民。
高克說:「今天慶祝當年的勇氣與自信,讓我們以此記憶做為橋梁。」梅克爾再次向其他歐洲國家喊話,表示「德國無法獨力承擔難民問題,整個歐洲和世界都需要公平分擔責任」。梅克爾和高克在慶祝儀式高呼「超越國界」。

柏林圍牆倒塌不到十一個月後,東西德一九九○年十月三日統一。廿五年之後的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經濟體,而且不再是政治、外交上的侏儒。歐洲面臨希臘債務危機時,德國帶頭倡議希臘以改革和撙節行動換取援助;烏克蘭東部爆發衝突時,德國也帶頭調解危機。

今年,德國試圖在收容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問題上,再起領軍作用,但難民問題將成德國耐心與機智的另一道考驗;德國說服其他國家分攤難民責任並不順遂。

德國由來自前東德的兩位領袖統治,梅克爾與高克都是德東人。梅克爾在東西德統一廿五周年前夕的演說中說:「東西德統一進展良好。如此多人同心協力,展現熱忱,開始學習新工作。」

image
一個德國,兩個世界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兩德統一後,德東過時的產業崩潰,德國政府挹注約一點五到兩兆歐元(約台幣五十六兆至七十四兆元)扶助德東跟上發展。一九九○年後德東人口持續流向德西,但二○一三年情勢開始逆轉,從德西遷往德東的人首度增加。
德東失業率始終高於德西,目前德東為百分之八點七,德西百分之五點六,差距已大幅縮小,而且德東的失業率已讓許多歐洲國家羡慕;推動統一的德國總理柯爾曾承諾要讓德東繁榮,看來亦非遙不可及。不過,德國知名歷史學家溫克勒說,兩德經濟差距雖在縮小,德東卻仍不見大型、生產力高的公司,顯見德東仍有待努力。

image
歷史回顧兩德統一名人語錄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經濟日報/編譯劉品佳/綜合外電】

image
德國3日慶祝統一25周年,儘管近年來東西德的經濟落差日益縮小,失業率差距也漸拉近,但這歐洲最大經濟體仍面臨眾多挑戰,包括人數創新高的難民蜂擁而至,及重創德國製造業名聲的福斯醜聞爆發等。 美聯社
分享德國3日慶祝統一25周年,儘管近年來東西德的經濟落差日益縮小,失業率差距也漸拉近,但這歐洲最大經濟體仍面臨眾多挑戰,包括人數創新高的難民蜂擁而至,及重創德國製造業名聲的福斯醜聞爆發等。
德國將於法蘭克福舉行慶祝東西德統一25周年的活動,同樣成長於共產體制下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總統高克將出席,並將提倡「克服疆界」(Overcoming Borders)的理念。

即將於11月執政滿十年的梅克爾,正設法因應大批湧入德國、預計今年人數將破百萬的難民。由於德國經濟和就業市場強健,多數選民都支持梅克爾對難民伸出援手。梅克爾表示,眼前要做的就是讓難民適應德國社會,並成為勞動力來源,而東西德和解的歷史將有助達成這項目標。

另一方面,向來幾乎和「德國製造」劃上等號的德國車商福斯,在統一周年前爆發排氣造假醜聞,也重創德國向來引以為傲的踏實形象。德國有七分之一的勞工仰賴汽車業提供工作,但汽車業和政界過從甚密,仍遭致許多人的批評。

image
東西德就業落差縮小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德國在1990年10月3日統一後,政府為協助東德加速產業發展,已挹注約1.5兆至2兆歐元(1.7兆至2.2兆美元)的資金。
統一後不斷自東德流向西德的人口遷徙潮,也於2013年出現逆轉,移往東德的人數首度超越遷徙至西德者。

此外,即使東德失業率為8.7%,仍高於西德的5.6%,差距卻已逐漸拉近。德國知名歷史學家溫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表示:「東西德的經濟落差已較以往縮小,但我們沒有理由為此自滿。東德缺乏大型、具生產力的企業,顯示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假如沒統一… 專家:西德更富 東德更窮
2015-10-04 03:33:11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image
比利時首都1日舉辦聲光表演,慶祝兩德統一25周年。 路透
分享假如東西德沒有統一,情況又會如何?德國「在地」英文新聞網報導,專家認為,西德會因無須資助東德而變得更富有;東德則會因缺乏金援而更窮,而且人口大量外移。
專家估計,兩德統一後,每年有一點五兆到兩兆歐元(約台幣五十五兆到七十三兆元)從以前的西德流向東德,約占德國每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半。柏林自由大學「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東德)歷史研究團隊主任許達特說,如果沒統一,「西德當然會比東德富有,而且極可能比現在富很多」。

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新聞學教授穆勒也說,如果不統一,「公債與個人所得稅都會比現在輕」。德國納稅人每年都要繳占所得百分之五點五的「統一團結稅」,協助德國東部加強基礎建設。許達特說,如果德東缺少這筆錢,「工業將無法與西部競爭,而且德東自己也不會有錢來更新設備」。

此外,許達特說:「假如東德還是個獨立國家,人口一定會因外移而減少。兩德統一後,有三百萬東德人移居國外,如果東德仍是社會主義國家,移民人數將會是三倍。東德人沒有耐心再花十五、廿年等待經濟好轉,他們受夠了。」

不過,穆勒認為東德即使沒與西德合併,仍能發展得很好,「東德的工業可以靠著便宜的東德貨幣來支撐,只要東德能做到自力維持經濟成長,許多移居國外的東德人自然就會回來」。但他承認,這條發展道路風險較高,而且如果東德仍為獨立國,俄國恐怕不會輕易從東德撤軍。




難民潮 德國統一25年後最大挑戰
2015-10-04 03:33:05 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報導
image
德國三日慶祝兩德統一廿五周年,今年主要的官方慶典在法蘭克福舉行,二日美茵河畔預演大型的燈光音樂表演,光輝燦爛。 歐新社
分享東西德統一廿五年後德東與德西之間雖然仍有差異,卻持續在縮小,倒是敘利亞等國難民如潮水般湧向歐洲的問題,可能成為德國統一最後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且與總理梅克爾執政的成敗息息相關。
image

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東西德統一當天,國會大廈外升起國旗,慶祝兩德統一。 美聯社
分享彭博社專欄指出,德東與德西的經濟差距已不再是雲泥之別,情況類似美國東部與南部或是義大利南部與北部的差異,儘管德東人大抵較不商業導向,且傾向支持左派政治人物。
不過,評論指出,兩德仍有一道鴻溝始終未能縮小。二戰後,大批移民湧進相對開放的西德,包括數百萬的「外來工人」,他們多數來自土耳其,部分來自南歐和北非。這些人後來多數留在西德,然而在東德工廠工作,來自其他共產國家的工人則悉數被送返本國。兩德統一後,前來德國的新移民多數仍是在較繁榮的德西邦落腳。

德國官方統計局為慶祝東西德統一廿五周年,最近發表報告指出,兩德已多方整合,唯一仍涇渭分明的是德國移民人口分布。

移民定居德東,多數是異國通婚結果,他們人數不多,卻成為德東的痛腳。雖然這些移民教育程度平均高於德西移民,卻很難在德東就業,也更仰賴福利。

移民問題在德東形成惡性循環,當地人不樂見外國人進城,擔心移民湧入會把社會安全網擠破。去年,德東薩克森邦首府德勒斯登一度是「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運動的中心,反移民情緒其後一直是政府的燙手山芋。現在,德國媒體報導的難民收容所遭縱火或攻擊,多半發生於德東。

最近一項民調指出,梅克爾總理歡迎中東難民的政策,在德西有百分之四十四的人贊成、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反對,德東則只有百分之卅一支持,卻有百分之五十六反對。吊詭的是,相較於德西,德東更需要外來移民。德東因出生率較低,人口老化較德西快。

德國正試圖將今年龐大的難民潮平均分配至全國各地,不過,將全德國建立成一個移民國,可能是兩德統一後,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總理梅克爾必須面對這個挑戰,若能成功,會是她任內最大的政績。
image

歷史回顧兩德統一名人語錄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