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簡立峰:台灣不可忽略的「老」問題
2015-10-04 03:39:38 聯合報 簡立峰
人口老化是所有進步社會都要面對的課題。德國以延長退休年齡、發展自動化科技,延緩高齡社會就業人力不足造成的產業衝擊;日本對此也積極因應,企業很早就進行國際化布局。

台灣社會也開始意識到人口快速老化現象,大約再過十年台灣可工作人口將比現在減少一三八萬人。台灣需要積極因應的產業及人口政策,否則未來社會焦點,可能不再是年輕人失業問題,而是企業缺人、工廠缺工,「事多於人」的問題。

根據國發會二○一三年底公布之研究推算,大約十年後,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就會超過廿%,正式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這個速度是日本的一.六倍,美國的二.八倍。隨著大量銀髮族退出職場,屆時國內工作人口將會蒸發一三八萬人,可是目前每年新生嬰兒僅有約廿萬,每年已經需要仰賴六十萬的外籍藍領勞工來支撐台灣勞動市場,可以想見未來連白領人才也會嚴重不足,十年後恐怕將有超過二百萬以上的人力缺口。想想目前光維持台積電發展,就需要四萬五千名優秀員工,台灣的新生人口不足,將會是台灣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極大挑戰。

台灣具備地理與生活品質不錯的優勢,可以師法新加坡,採取更彈性的移民政策,積極引進國際人才。台灣不少企業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應該鼓勵放眼全球、向世界招攬菁英,可以如聯發科在印度與芬蘭等國開設研發基地,也可以像台積電成功吸引不少外籍技術專家在台工作。藉由全球化人才的加入,能最有效補足人力缺口,也可拓展企業的全球視野,讓台灣企業更有競爭力。

引進人才另一有效方法,是吸納國際留學生,美國在這方面非常成功。少子化讓台灣正好有充裕高等教育資源,台灣臨近地區多有高教資源不足困難,有條件吸引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的年輕人才來台留學。行政院最近陸續發布更具彈性留才政策,讓在台外籍生畢業後可留台工作,這是不錯的突破,未來可以有更加聚焦,鼓勵從事優先產業,如投入擴展東南亞電商、或從事長照醫護,讓這些學有所成的學生與台灣社會互蒙其利。

然而引才、留才須要配套,包括法規、稅務、子女教育、生活環境都要提升。即便發展多年的新竹科學園區,在最近經濟部舉辦國際投資論壇,日本企業主管都還小小抱怨離開了科學園區,臨近區域的生活環境,對外國人而言仍不夠友善便利。台灣引才、留才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台灣產業方向也要有所調整,就業人口減少,將造成「事多於人」的情況,產業搶才必然有所排擠,不是任何產業都合適台灣發展,需要大量低端人力的產業必然要放棄,必須即早規劃。

因應此趨勢,發展製造業必須積極向無人智慧工廠轉型,如師法德國從製造業往「智」造業發展,強化工業4.0、生產力4.0的自動化與智慧化。若發展成功還可向國際輸出,將危機化為轉機。

人口老化也不全然是缺點,也會產生機會。老化社會最需醫療照護,照護人力不足就需要智慧設施協助。醫療與電子產業正好都是台灣強項,可聯手發展智慧醫院、智慧照護等領域,包括智慧穿戴、智慧輪椅、雲端診療、行動醫護系統與服務。另外,老人自理生活也需協助,像是涵蓋居家監控、智慧感應等智慧住宅也都會有需求。台灣是華人社會最早進入高齡社會,有完整健保制度與科技基礎,這些產業新方向都能以台灣為測試基地,滿足內需的同時也可以向外發展。

人口老化是所有社會都要面對的課題,但台灣更有少子化、人才外移、產業轉型等種種挑戰。務實面對高齡社會帶來的海嘯衝擊,參考先進國家作法,提早規劃產業及人口政策,是唯一之道。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