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號:沒吃過五仁月餅
2015-09-29 02:58:54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8日電
昨天是中秋節,月球車玉兔發微博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並點名五仁月餅。網友這才想到:「兔子還活著哪!」

鳳凰網報導,以下是玉兔微博的原文:

「中秋節快樂!看到大家都在問我喜不喜歡五仁餡的月餅,我也沒吃過不知道怎麼回答……聽說NASA大叔們明天要搞個關於火星的大新聞~@好奇號火星車_Curiosity 能透露點內幕嗎?」

對此,有網友說:「都癱瘓了,就老實待著吧!」還有人說:「兔兔,你還好嗎?大家都很想你哪!」也有人表示:「不說我都忘了,說了我想起來了那可憐的小兔,讓我們覺得科學不是100%靠譜的!技術有待完善!」

據了解,玉兔號是中國設計製造的一種月球車,搭載於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她的名字是經過一個月的投票徵名得來。

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2日凌晨從西昌發射,於12月14日晚9時12分軟著陸於月球表面,12月15日凌晨4時35分,玉兔號月球車從嫦娥三號中走出,成為自1973年蘇聯的月球車2號以來再次踏上月球表面的無人駕駛月球車。

玉兔號為抵禦月球表面在月夜期間的低溫環境,四度進入休眠狀態,在第二次休眠前,曾出現異常。去年7月21日被成功喚醒,但故障未排除。

觀察者網報導,2013年12月1日晚上9時31分,在嫦娥三號飛向月球前4個小時,「@月球車玉兔」帳號正式登陸新浪微博。月球車玉兔自稱雖然長相普通,「但能探測和考察月球,會收集、分析樣品……希望接下來幾個月,能和大家分享太空的樣子。」

月球車玉兔不僅貼出自己的玉照,還發布《一只月球車的自我修養》一文,全方位介紹玉兔號的「三維和體重」:「本兔的『三維』是:高1米1,長1米5,寬1米。體重……(咳咳)140公斤……。」」

據了解,月球車玉兔的微博之後陸陸續續都有發文,除了這次談五仁月餅,最近的一次是6月1日,回應果殼網5月底報導的「玉兔號第二批數據也在上月底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該文指當天是小兔子擔當了「月球化學家」的角色:鑑定元素,還原火山活動史。對此,玉兔悄皮地說:「師父,我就當這是你們提前送我的節日禮物了!」

畫家出走+千店關門 南京畫家村變空城
2015-09-29 02:58:55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8日電
image
南京畫家村如今門可羅雀。(取材自揚子晚報) 韓劍華
分享南京六合畫家村開業四年,如今卻成「空城」,千餘商舖關門空置,街上幾乎見不到人影;這裡曾經上百位畫家進駐,現在只有約20人堅守;由於交通不便,加上缺乏後續配套,導致畫家紛紛出走,儘管畫家村嘗試過轉型發展,但效果甚微。
據揚子晚報報導,從寧六公路上拐進畫家村,遠遠的就能看到「茉莉文化園」的字樣,從中心廣場向四周望去,數百棟建築外牆被畫家們畫上各種世界名畫,風格迥異,有梵高畢加索的世界名畫,各類歐洲古典油畫,也有現代抽像藝術和中國畫,日本浮世繪等等。

報導指出,提起畫家村衰落的原因,一位畫廊主表示,交通不便利是比較顯著的因素。「不要看現在寧六路修好了,過來方便多了,但是前幾年從城區過來相當困難,又堵路況又差。這裡離六合也還有一段距離,附屬設施稍有跟不上就非常不便。既然是畫家村,還是需要有顧客來買畫,形成良性業態的,很多人來了也沒有什麼生意,自然就走了。」

走遍整個畫家村,只看到一位畫家仍在沿街的店面裡工作,葉先生正一邊臨摹一幅肖像畫一邊和朋友聊天。據報導,來自福建葉先生說,「最早聽說有幾百位畫家在,現在仍有一些畫家,大概二十人左右吧,你看不到是因為他們都在樓上的小空間裡作畫呢。」此外,他也表示,「現在網上買畫的人也多,更是一個衝擊,很多畫廊都關門了。」

畫家村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亞洲最大的牆體畫世界」,然而這卻是一個投資超10億的爛尾工程,後來轉型成「茉莉文化產業博覽園」。南京國際畫家村於2011年開園,這裡一度是南京及周邊遊客的一個景點,不過逐漸變得人跡罕至。從國際畫家村的官方網站上看到,自從2013年9月之後再也沒有更新過。報導稱,在當年畫家村大手筆招攬來全國的畫家之後,後續的配套跟不上也是不少畫家出走的原因。

大坑舞火龍 老外「玩上癮」
2015-09-29 02:58:56 世界日報 香港新聞組/香港28日電
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至今已逾百年歷史,卻沒有與時代脫節。大坑舞火龍傳承人陳德輝表示,今年有居於大坑的外籍居民一起參與舞火龍。一連三晚的大坑舞火龍將在今晚進行「龍歸天」的儀式,其間有好萊塢影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舞動龍珠,帶領火龍遊走四方。

文匯報報導,居於大坑的外籍居民Douglas今年是第二年參加舞火龍的活動,他表示,龍身很沉重且舞動動作很難,火花會燙到頸部、背部、腿部及手臂,但感到很值得。

大坑舞火龍傳承人陳德輝表示,每年都有大坑居民參與舞火龍,今年亦有16歲的青年齊舞動龍身,而年紀較小的女孩就捧蓮花燈,同為大坑居民祈福保平安。他續說,今晚將有荷李活影星休傑克曼參與活動,擔任舞龍珠的位置,今日會有30分鐘的速成班教導他如何舞珠及須留意的地方。

千年書院 古禮祭孔
2015-09-29 02:58:53 聯合報 中新社
image
中新社
分享江西南昌千年書院豫章書院昨天舉辦祭孔典禮,表達對先師孔子的崇敬緬懷之情。百餘名參與祭孔典禮的書院師生身著漢服,依循古禮依次向至聖先師奉印、奉劍、進香、進獻花籃、宣讀祭文、行拜禮。

古缸瓦窯址 隱藏300年缸瓦屋
2015-09-29 02:58:51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image
有200年古老歷史「缸瓦屋」隱藏了300年燒窯史的殘舊缸瓦屋。 中新社
分享廣西南寧市有200年古老歷史「缸瓦屋」隱藏300年燒窯史的殘舊缸瓦屋。
中新社報導,在廣西南寧市南郊的良慶區,曾經以製作缸瓦為營生並鼎盛一時的缸瓦窯村,村莊的房屋建築大多是缸瓦甕壘建而成的,遠近聞名。

300年前,缸瓦窯村的祖先發現這一帶的土質很適合燒製優質陶器,便在這裡建窯制陶。歷經清代的「那黃窯」,民國「缸瓦窯」,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缸瓦窯村」,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0多人口的大村莊。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這裡能夠生產缸、罐、壇、煲、盤、碗、壺、瓦、排水管道、煙囪等180多個陶製產品品種,產品遠銷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早在建窯製陶初期,因建築材料有限,這裡的村民就地取材,將大小一致的瓦缸疊加起來,修建了一座座「缸瓦屋」。如今村裡最老的「缸瓦屋」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陶器漸漸退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延續300年的陶瓷生產在缸瓦窯村慢慢停了下來,但這裡建窯製陶的歷史價值得到了認可,現已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缸瓦窯窯址是南寧市唯一、廣西不多見的晚清民國時期燒造陶缸瓦的古窯址,也是南寧市陶瓷工業發展史的重要歷史見證。村中保留較完整的製陶窯場和較豐富的古陶實物標本,是開展古陶藝傳承、展示不可多得的重要場所。如今,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變遷,缸瓦屋僅存十餘間。

金氏紀錄 九寨溝千把琵琶合奏
2015-09-29 02:58:50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image
四川九寨溝縣機關、學校、鄉村的2015人齊聚縣中學操場,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的見證下,創造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琵琶合奏」。 新華社
分享四川九寨溝縣機關、學校、鄉村的2015人前晚齊聚該縣縣中學操場,在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的見證下,創造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琵琶合奏。上千名琵琶彈奏者懷抱樂器擺出阿拉伯數字2015的字樣,在同一時間齊撥琴弦,演唱當地民歌「採花」小調。
新華社報導,金氏認證官吳曉紅介紹了認證標準:撥弦曲調必須一致,歌唱聲音必須洪亮,人們需要整齊劃一地彈唱完整「採花」小調。從第一句歌詞到最後一句,整個彈唱過程持續了十分鐘,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九寨溝縣文化體育廣播新聞出版局負責人澤軍說,「九寨溝縣逢年過節歷來有彈唱南坪曲子的習俗,今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營造更加濃烈的中秋節日氣氛。」「採花」小調是南坪曲子類別中的一首民歌。南坪曲子是流行於川西北高原九寨溝縣(原南坪縣)一帶漢族、回族民間自彈自唱的說唱藝術。

2008年,南坪曲子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杭州果蔬花卉園藝展
2015-09-29 02:58:48 聯合報 中新社
image
中新社
分享杭州市民在慧因高麗寺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果蔬花卉園藝展,遊客可以看到50多個品種果蔬組成的大場景畫面,室外展區以蔬菜、蔬果、花卉布置融合為一體,共有30餘個品種;寺內則展有果實盆景,有蘋果、木瓜、山楂、火龍果、玫瑰秋、石榴等20餘個品種。

南昌市 新建區授牌
2015-09-29 02:58:47 聯合報 中新社
image
中新社
分享昨天上午,江西南昌市市長郭安為新建縣撤縣設區授牌。當天,江西南昌市新建縣撤縣設區授牌儀式舉行,這標誌著轄12鎮7鄉,人口約75萬,區域面積2208平方公里的新建縣開始融入江西省會南昌城區,南昌市區面積增加2338平方公里,擴容6倍。

寧波3D旅遊專列上路
2015-09-29 02:58:46 聯合報 中新社
image
中新社
分享繼「旅遊文化」3D專列之後,由寧波市旅遊局與寧波軌道交通聯手打造的「六色寧波」和「四明山旅遊」3D旅遊專列正式上線運營。民眾搭乘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時,可領略寧波的六色美景,感受多彩四明山的四季變換。

這家小學蓋空中球場 「高空踢球」
2015-09-29 13:34:22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9日電
image
北京市的史家小學因學校狹窄沒法蓋球場,將足球場「搬」到了教學樓四樓樓頂上。圖為足球隊的隊員在樓頂球場訓練。(取材自新京報)
分享
北京市老城區的學校,或多或少面臨著場地狹小,難以開展足球運動的問題。在胡同中的史家小學高年級部,將足球場「搬」到了教學樓四樓樓頂上,在周邊做好防護,讓孩子們擁有了一個小型「空中」訓練場。

新京報報導,除週二外,該校足球隊隊員們會在放學後來到教學樓四樓樓頂。那裡有一塊長約30米,寬約10米的小型足球場,四周由鐵欄杆和玻璃組合成「圍擋」。他們在這塊訓練場地,練習了傳球、過門、假動作乃至比賽攻守技巧。

雖然足球場在「空中」,但足球隊員們表示「不怕」。「這裡與地面訓練沒什麼不同,除了偶爾把足球踢出『界』後,球直接落到地面」。一名隊員說。

「學校場地確實比較小」,校足球隊教師徐禮崢說,這種因地制宜的訓練方式,主要練習簡單對抗和戰術配合,打比賽時到了標準場地確實會有不適應,但「參加多了也就好了」。如今,該校足球隊在東城區內的排名,穩居前三。

徐禮崢說,球隊訓練雖頻繁,校隊卻出了不少尖子生,「成績都相當好」,徐禮崢說,還有老師會以練球相「要挾」,告訴學生若成績下降就不許訓練,隊員們卻在各科目全面開花,「數學、英語都有拿獎的」。

狹巷小盤谷 尋寶大驚奇
2015-09-29 14:38:36 聯合晚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江蘇揚州報導
城市和人一樣有生命、有個性,而街巷是城市的源頭與血脈。北京的巷子叫「胡同」、上海的巷子叫「里弄」,揚州同樣有著燦爛而輝煌的街巷文化。這4、5百條迷宮般的古巷四通八達,狹窄幽深。當年在古巷老街裡砌房造屋、設鋪開店、生兒育女的人們如今已然不在,但他們留下的建築、故事,組成了揚州獨特的城市文化。

丁家灣大樹巷內的「小盤谷」,鮮有遊客知曉。一條充滿著生活氣息的小巷,將這座精美的園林與外界隔絕開來,讓其有了些小隱於市的味道。

小盤谷為清光緒30年兩江總督周馥購得徐氏舊園重修而成。園內假山峰迴路轉,蒼岩探水,溪穀幽深,石徑盤旋,「小盤谷」由此得名,其園林設計、構造精緻,湖石假山疊藝高超,被認為是揚州諸園中的上選作品。

東關街是明清揚州古城最寬闊的街道,今天依然是最熱鬧的街區。

這條街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自大運河開通後,就外依運河、內連城區道,逐步成為最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可以說這條街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經過重新修繕的東關街,擁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在街上慢悠悠地行走,路邊某個不起眼的小店,也許就是百年老號,而若不小心步入街邊某條小巷,同樣會給遊人柳暗花明的驚喜。

古韻揚州 唐宋明清共存
2015-09-29 14:38:35 聯合晚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江蘇揚州報導
image
風華絕代瘦西湖。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唐朝詩人李白詩曰「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傳唱千年的詩句,讓乘舟沿河而下,在草長鶯飛時節遊揚州,成為一件雅致而時尚的事情。瘦西湖的煙水連綿、鋪天蓋地的十里桃花、如詩如夢的瓊花玉樹、低吟淺唱的美麗船娘,教遊人流連忘返。
在大陸,許多所謂的古城,是沒有古韻的,揚州卻不是這樣。千年以來,揚州雖幾度興衰,但揚州人似乎就認定了這幾平方公里的土地,從唐宋到明清,揚州主城區的偏移,不過短短的3、5公里。唐宋的遺跡依然可見,明清的繁華古巷仍有著勃勃生機。

唐時的揚州繁華,僅次於長安,洛陽,這也使得揚州保留了大量的唐時遺存。當地的唐城遺址以蜀崗上、下分為衙城和羅城,是中國大陸東南地區著名的唐代城市遺址。

宋代的揚州有著「一地三城」之說,分別為宋大城、保祐城、宋夾城。宋夾城至今已有近800多年歷史,雖然後來經歷戰亂等歷史因素影響,但城池地貌特徵依稀可見。

為了讓人們看到宋代揚州城的面貌,揚州市複建了宋夾城四座城門、一座角樓。其中東門遺址雖然基本上屬於南宋,但它其實從唐朝就開始建設、五代甚至北宋都不斷修繕過,直到元末明初。盡管換了江山,東門依然還是千年前的那座東門。

揚州最有代表性的明朝建築,非文昌閣莫屬,可惜的是,曾經文昌閣腳下最美的城內官河「汶河」,被填埋而成了如今的汶河路,船家小調也變成了喇叭嘶鳴。可正是這古與今的相融、交匯、衝擊,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多不一樣的蘊味。

清代,鹽業興盛帶來了揚州的又一次繁榮;富甲天下的鹽商,為揚州留下了許多極致富麗的園林。「揚州畫舫錄」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可見,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而不是蘇州園林。

而時光到了民國,綠楊旅社是一定要去看的。隱藏在新勝街小巷內的西洋小樓,是當時揚州城的第一高樓,被稱為當時的「揚州國際飯店」。整個建築有浮雕、拱門、弧形窗洞、彩色玻璃、厚重敦實帶著花紋的櫃台、嵌著精緻紋樣的水磨石地、磨得發亮的木樓梯,依稀還能看出當年的風韻。

文人郁達夫曾經在此地寫下了他的「揚州舊夢寄語錄」、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曾經在在此駐足休憩、還有蔣介石、孫科、孔祥熙、周作人、陳毅、鄧穎超、言慧珠、尚小雲等名人,都在此留下了許多回憶。

三把刀 廚刀.剃頭刀.修腳刀
2015-09-29 14:38:31 聯合晚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江蘇揚州報導
image
理髮大師仇慶芳,修臉絕活一把罩。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在中國大陸,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一座城市,成都人大約會用「巴適」,北京人少不了一個「爺們兒」;而到了江南的揚州,「體面」應該是妥帖的。
揚州市,地處江蘇中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三角洲北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上,城市建築多古風,是中國大陸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揚州人祖上闊綽,富貴人家要的就是一個「體面」,傳下來的宅子門前金字牌匾、肅穆的石獅子、高掛的紅燈籠,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image
滴水坊的素食。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揚州人最出名的技藝是「三把刀」,出名的過程現今難以考證,但廚刀、剃頭刀、修腳刀的「三把刀」,在揚州人手中成了登峰造極的精細活,大抵也離不開這份要體面的心思。
流淌著黃金的大運河,讓揚州在清代成為當之無愧的商業天堂。鹽商們在這裡建院子、修宅子,養了大批各地的文人歌女,低吟淺唱。只有吃是個不大不小的遺憾,這片江南膏腴之地不靠海,沒有山,食材平凡,廚子只有在刀工、技巧上下功夫。

剃頭、修面、刮鬍子,揚州理髮師手中的剃頭刀,輕柔柔,綿酥酥,如春風拂面,似鵝毛撩心。

在揚州,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傳統技藝的老師傅,那剃頭修面是極享受的。兩條熱毛巾敷完,臉上的毛孔都張開了;師傅拿出一條毛巾,鋪在胸前,用過去那種老式折疊刀,一手繃住臉,另一手握住刀片,輕輕在臉上刮起來。刮完鬍子,又刮臉上、額頭、耳朵處的汗毛,還會特意仔細地修修眉毛。躺在椅子上,曬著午後暖暖的陽光,享受著這種古老手藝,何其愜意。

過去的販夫走卒想來是不需要修腳的,怎樣的人要有一雙秀足,也就不言自明。

揚州修腳刀有五種:口窄輕便的平刀(修刀、輕刀),厚而堅的錛刀(槍刀),嵌趾刀(條刀),刀薄柄扁的鏟刀(片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為大、小兩套,大套12把,小套6把。這份技藝如今已經由技而醫,由技而藝,代代相傳,極具功力。

image
滴水坊素食,精緻、味美,賞心悅目。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

古城揚州 穿越時空2500年
2015-09-29 14:38:26 聯合晚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江蘇揚州報導
image
夜色中的文昌閣。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
image
宋城風韻,人在現代,心在古代。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征令軍民開河築城。今天,揚子江畔,大運河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迎來建城2500周年。
2500年前,世界最古老運河在蜀岡掘下第一鍬土,揚州由此成為中國大運河發祥地。夫差開邗溝,是在春秋爭霸的背景下實施的戰略舉措;西漢初年,揚州再次誕生一位吳王-漢高祖劉邦二哥劉仲之子劉濞。

劉濞借鑒夫差的作法,於西元前195年發起開鑿上官運鹽河,將東部沿海的各鹽場的鹽運到揚州,再轉售全國各地。與此同時,劉濞開山鑄錢,使吳國成為西漢初期各諸侯國中最富強的一個。

西元581年,隋朝建立;西元604年,隋煬帝在邗溝的基礎上,鑿通了整條大運河。大運河的貫通,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成為中國當時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有力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沿承隋煬帝開鑿運河之功,中國歷史最為輝煌的唐朝盛大開典。

唐代的揚州步入極盛巔峰,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成為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1000年後,揚州再度憑藉運河的樞紐地位、南北漕運的咽喉,以及鹽運的巨利,在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王朝中回歸經濟中心。

image
鹽商大宅,體面氣派。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
康雍乾三朝,揚州鹽商幾乎控制了當時清帝國的經濟命脈,僅鹽稅一項就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漕運的發展,鹽業的興盛,對於揚州的商業、手工業起到促進帶動的作用。

2500年漫長歲月裡,揚州是中國唯一與大運河同生共長、興衰與共的城市。千百年間,眾多的生產力要素與名人雅士、能工巧匠在此匯聚,多維的文化與思想交流碰撞,漸漸形成了揚州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特質,誕生出享譽世界的文化明珠。

唐代,中國經濟中心南移,揚州作為亞洲大陸沿海最繁華的商業都市,成為唐朝對外交往主要視窗。及至清代,揚州的文化發展攀至又一高峰。「興盛於漢、繁盛於唐、鼎盛於清」的古城揚州,這樣一座城市的性格,對生長於此的居民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人的精神氣節,同樣為城市注入發展的靈魂。揚州,是一座既富有文雅風雅氣質,又具有錚錚鐵骨精神的城市。

image
冶春茶社,水鄉是我鄉。 圖/本報江蘇揚州傳真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