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資源 社會人文活該被犧牲?
2015-08-31 00:49:32 聯合報 詹志禹/政大教育系教授(新北市)
長年以來,政府提供各公立大學的資源依領域而不同,社會人文領域的經費補助及教師員額都遠低於自然理工領域。

作者彙整十所國立大學從二○○九年至二○一三年財務公開資料,發現其校內自然理工領域比例越高者,其生師比就越佳,所獲補助經費也越高;反之,其校內社會人文領域比例越高者,其生師比就越不利,所獲補助經費也越低。

以自然理工領域比例最高的陽明大學和社會人文領域比例最高的政治大學為例,生師比相差大約一倍,陽明大學約十一位學生對一位教師,政大則約廿二位學生對一位教師;而在每位學生平均所獲的補助經費,陽明也大約接近政大的兩倍。至於沒獲得頂尖大學計畫經費補助的國立大學,例如國立台北大學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等,也都以社會人文領域為主,其師資與經費困境,比政大還嚴重。

政府早年需要理工人才,教育部以特例方式讓理工科系每增加六名研究生就增加一名教師。後來全國科技會議也曾針對一些特殊理工領域,以專案方式一次增撥約一百個名額,讓各理工科系爭取。多年下來使得理工科系生師比好很多。

二○○七年教育部建立經費補助公式,為避免各校受到太大衝擊,就以已存在的補助額度之三十%作為固定額度,因此各校既得的優勢與劣勢也就保留下來;補助公式對不同領域的業務費也給予不同加權,將文、法、商、管理、統計和社會科學等類科設定為一,將理、工、農、科技、體育和藝術等類科設定為一.八,將醫學系設定為二.七。至於教師員額分配大致也依循往年基礎微調或不調。因此,社會人文領域(也許可排除體育和藝術)在教育經費與師資員額方面的相對不利,也就成為傳統並且公式化。

理工科系與社會人文領域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合理嗎?有人說:理工科系需要較多硬體設備,設備年年需要維護,基本需求較高。但也有人說:硬體設備經費已有科技部補助,硬體設備並非年年更新,且「基本需求」很難定義,維護實驗設備可作為理工科系的基本需求,那麼田野或海外實習補助是否可以作為社會人文領域學生的基本需求?社會人文領域有些類科也許不需要實驗設備,但不需要較多教師嗎?

國內大部分社會人文類科學校都較難募款,較倚賴政府補助與學生學雜費,當政府補助經費減少時,常被迫調漲學雜費,這可能造成社會人文類科學生雙重不平等。這問題也可能牽涉性別平等議題,以二○一二至二○一五年為例,理工、社會和人文三大領域學生中,女性分別約占三十三%、六十一%和六十七%,當弱勢性別進入弱勢領域,是不是又一個雙重不平等?

教育部即將有一個不必刪減自然理工資源卻可能增加社會人文資源的機會,因頂大計畫逐年縮減,高教規模也因少子化而逐年縮減,應可騰出部分資源來改善上述問題。根本之道,教育部應重新思考學習領域間的公平正義,並徹底檢討大專校院教師員額核給機制與基本需求補助公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