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作一點細瑣的功課吧!
2015-08-01 01:44:42 聯合報 黃昭勇
半導體、房地產、手機,這三項,各是台灣代工產業的最佳發揮、內需的火車頭產業與左右台灣出口的重量級產品。

很不幸的,今年上半年,已經不好的房地產才要進入最寒冷的冬天,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庫存仍在,手機產業則由宏達電的單季大虧顯出壞消息。

產業發展遭遇空襲,但企業手上的現金並不少,新興的生技、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產業還大有可為,就看政府能否擺脫舊思維,替台灣找到出路。

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日前指出,由於該公司設立超過五年,又因新藥還在研發階段,只有燒錢、沒有營收,按規定不能申請聘用外籍工程師。

原來,在保護本國就業市場的考量下,就業服務法對聘用外籍白領有高門檻限制。這些限制,把台灣一直想發展的創新創意產業也扼殺了。

按規定,設立超過五年但年營業額未達千萬元門檻的企業,就不能聘用外籍員工。但以生技產業來說,在新藥上市前根本不會有營業額,都是在燒錢做研發實驗,相關技術人才又以歐美為多,不能聘請外籍白領,技術來源少,企業難生存,就讓本地勞工少了機會。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紡織業。紡織業股王儒鴻,成立了流行研發團隊,這個團隊每年飛全球兩、三趟,尋找最新的流行趨勢,再把這些流行元素設計成為布料、衣服。

但流行設計師通常不會用縫紉機,國內擁有精良車工的縫紉師,很多都是五十歲以上,年輕人也不願投入。

而東南亞有很多年輕的優秀縫紉師,這些技術外勞來不了,流行設計師的概念無法變成一件件能穿的衣服,最終流行設計師要遷就到外國去,可能導致研發核心也外移,台灣的產業真正會被淘空。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一手推動的電子商務革命,從網路商店、網路銀行、網路基金,加上物聯網、雲端產業,不斷把中國大陸的創新能力帶出來。但台灣因長久以來的防弊心態,既不敢大幅開放,鼓勵創新也僅是喊喊,官員、名人一天到晚說創新,但真的只是口號。

不管台灣在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競爭力評比表現有多亮眼,但企業不願投資、創新環境被扼殺都是事實。

稅制、勞工成本這些大項目,台灣的表現或許不輸人。但是在一些不起眼的法規、日常的創新觀念上,卻是不斷在阻礙產業的發展。

選舉又要到了,馬政府與國民黨正深陷憂鬱,期盼行政官員們,暫且放下選舉的懸念,傾聽務實企業、創業家聲音,除了高爭議的稅改,還有許多細瑣的法規需要修訂。

找出企業不投資的原因,修訂這些平常沒被看到的不合理法條,從企業的日常營運一步步改起,也讓社會大眾了解某些規定未見保護國內就業市場的利,反而是先受企業不願投資的害,才能真正凝聚社會共識,讓台灣走上良性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