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政資訊透明化 公民準備好了嗎
2015-07-27 01:22:42 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參加公民團體舉辦演講時,演講者提及柯市府宣示要採取公民參與式預算編列,也提及相關施政資料要公開透明化。演講者列舉柯市府透明化宣示,執行卻是牛步,三月宣示要公開之資料至今未見。尋思至此,聯想不日前看到相關教育文章談及認為當代學子學習態度低落應非事實,因為這是資訊爆炸時代,當代學子每日接收資訊恐較吾輩過往更甚,難以消化。

期待公民參與共同監督的時代,資訊透明化是否必要?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同樣的,資訊爆炸的時代,吾人目前每日接收與搜尋,不管是被動的或主動取得的資訊應該遠較智慧載具普及前多數十倍。如果政府全數公開財政、教育、交通、環保等資訊,大數據時代來臨時,我們準備好充分消化解讀與吸收嗎?

事實上,即便政府把全部施政細則公開上網,期待全民揉捻全部政策是很難的事情。多數人平日疲於工作家庭等,稍有公民意識者願意花費個人時間針砭時事,被動參與已屬不易,真正能主動花費時間研讀施政白皮書,討論公共事務者更屬有限。近年來每逢選舉或特殊公共議題爭議時,就有些所謂「懶人包」在網路瘋狂流傳;這些簡化摘要的條例論述自然稍微有助於公民瞭解,然而也因「懶人包」很多是個人整理,可能流於主觀或有心操弄,而扭曲真實。有時這些瘋狂流傳的文章,也成為政客操弄選民的最有效工具。

那麼當代忙碌社會中,即便施政透明化,公民如何參與?客觀公民團體如何監督政府施政?比方我們也倡議立委議員施政質詢需公開、遊說需要透明化,假若未來政府資訊確實也願意公開了,公民是否有能力去咀嚼與討論這些施政是否符合公義的原則?

希臘城邦民主時代,公民人數不多,且存在奴隸階級制度,少數公民有能力有時間直接參與。但在大數據時代,國家概念,不管是地理尺度或議題面向膨脹,公民參與就只有透過分工與聯盟。立法院也有專業分工,對應施政體系有不同委員會。所謂公民團體,不管是以環境議題、食安問題、社福議題為主,目前諸多活躍團體關注議題有相當重疊且多元,NGO性質運作的公民團體受限財源多維持小編制,少數專職人員要關注各地議題確實相當困難,所以必須分工再合作。比方關注美濃水庫開發者當以當地社區為主力,並有能力就此議題從法律環保等面向進行檢視與論述;不同個別鎖定特殊在地議題團體,則可以再進行組織動員或抗爭活動的結盟與支援。

如此,所謂的施政公開透明化,才能由資料轉換為真正有用的資訊,作為公民參與的基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