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守夜護魚 上萬魚群上魚梯
2015-05-18 07:43:32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縣報導

宜蘭縣龍潭社區居民整治野溪,提供適合圓吻鯝魚產卵的環境。每逢端午前後到中元節,大量圓吻鯝魚湧入河道逆流產卵,如同「黑色大軍」來襲。 記者林縉明/攝影、龍潭社區提供
分享圓吻鯝魚稀有,一度被行政院農委會宣告絕跡,宜蘭縣龍潭湖當地社區居民為復育生態,發起護魚計畫,整治野溪,完成河道、魚梯、觀魚平台,近年來魚群數量明顯增加,居民還組成巡守隊,輪班徹夜守在岸邊,避免鯝魚棲息地遭受破壞。
龍潭社區三年前發起生態復育計畫,選定靈鷲山寂光寺旁野溪設置河道及魚梯,「方便」魚群逆流而上,不少居民因目睹成千上萬的圓吻鯝魚從湖畔躍上魚梯,士氣大振,愈來愈多人自發性加入志工行列。

圓吻鯝魚體型小,屬於淡水原生種,去年曾發生濫捕事件,村民為防範而自發性組成護魚巡守隊,輪班在岸邊守護,連半夜都輪值,避免不肖人士有機可趁。

生態復育工程邁入第三年,社區這次改善河道及增設池塘,提供圓吻鯝魚產卵及休息空間;生態園區同時增加解說牌、步道,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未來計畫組成導覽志工隊,假日提供遊客導覽解說,盼能成為生態復育教學基地。

龍潭村長李志文說,生態復育需要很長時間,除了安排人力巡守,還推出志工培訓計畫,透過鏡頭記錄圓吻鯝魚逆流產卵情況,以紀錄片形式訴說人與圓吻鯝魚的故事,供遊客解說與解說員培訓使用,成為生態教育的正面題材。
imageimage


2015-05-18 07:42:30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縣報導
一度絕跡的保育魚種「圓吻鯝魚」,十多年前在宜蘭礁溪的龍潭湖現蹤,每逢端午前後為產卵逆流而上;今年首批回流鯝魚提前報到,成千上萬魚群「排隊」上魚梯,場面壯觀。

圓吻鯝魚俗稱憨仔魚,端午節至中元節是「產卵期」,龍潭村長李志文說,十多年前在龍潭湖出現,初期只有數千隻,社區民眾自發性發起護魚、保育行動,數量逐年增加,今年疑因全球氣候暖化影響,逆流而上情形比往年早一個月。

當地居民戲稱成千上萬鯝魚逆流而上現象如同「黑色大軍」來襲,數天前首批壓境,地方人士觀察到魚體偏小,數量卻比往年同期多出三成,恐是因為枯水期造成魚群匯流而入有關,預期端午節前後達到高峰。

李志文表示,圓吻鯝魚的卵集中在肚子,必須靠逆流衝擊才能順利產卵,因吳郭魚會吃鯝魚卵,所以鯝魚會游到較高處產卵,一般在凌晨時間,當河道擠滿魚逆流而上,相當壯觀,卵孵化約需三天。

「加油,不要放棄!」昨不少遊客圍繞在觀魚平台前,為力爭上游的鯝魚加油打氣,有家長趁機向小朋友機會教育,學習魚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王姓遊客說,看了覺得很感動,這就是大自然的奧妙。

李志文說,往年鯝魚產卵期約三至四天,周期為一周,第二批魚群預計本周末報到,屆時魚群數量會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