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房挖到清代石碾 直徑7.8米
2015-04-27 14:46:42 世界日報 北京27日電

挖掘大石碾現場。(取材自華西都市報)
分享
四川宜賓筠連縣團林苗族鄉,近日發現了一個石碾盤,這傳統農業生產工具很特別。華西都市報報導,特別之處在於它非常大,外徑達7.8米。經文物部門鑑定,這個石碾盤修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目前筠連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石碾盤。

據報導,苗族鄉碾子灣村民楊天才家正在修新房,日前在挖屋基的階段,挖到了一大塊石板,再往下挖就挖到了一截木樁。楊天才回憶,隨著工人們的繼續挖掘,石板的大概樣貌已經顯露出來,他認為很有可能是骨董,「我們就沒敢再繼續施工了,擔心損壞它。」

經過筠連縣文物管理所相關人員的實地調查,這個石碾盤外徑7.8米,內徑3.6米,碾心有一外圓方軸孔,軸孔外徑47厘米,碾孔內徑13厘米,深20厘米。碾盤深度不等,淺處約幾厘米,深處約20厘米,碾盤外有排水溝。

據當地村民母先生表示,挖出石碾的地方是筠連縣團林苗族鄉碾子灣,從小就聽祖輩講過傳說中石碾的故事,碾子灣的得名,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大石碾。

村民郭仕勤說:「這個石碾在我奶奶還在的時候和我講過,奶奶結婚到這裡來的時候就有這個石碾,是用來碾米的,碾子是靠一隻毛驢來拖動,公社旁邊的那個茅草房就是餵驢子的。」

筠連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說:「經過文物部門的初步鑑定,基本可以肯定這個石碾盤修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團林的地方仕紳郭潤之經手修建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於解決家庭吃米的問題,碾子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是依山整石修建的,保存這麼完好的,在筠連目前發現的是第一個。」

該負責人說:「石碾的發現有利於研究團林的政治、文化、經濟、風俗狀況,具有一定的考骨價值。」

團林苗族鄉副鄉長張冰說:「我們發現這個文物以後,成立了相應的保護小組;制定了文物的保護措施及方案;我們還加強文化底蘊宣傳,爭取促進鄉村體驗旅遊。」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