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妖魔化與神聖化
2015-03-18 01:28: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經過一個月的紛擾,慈濟基金會宣布放棄內湖園區的開發案,並聲明將公開旗下四大志業基金會的收支。此舉,一則顯示了慈濟對輿意的從善如流,二則意味著這個世俗化的宗教慈善團體已意識到自己轉型的必要。

慈濟近期遭到的批評,大致可分成四類:一是對它壟斷許多捐款與慈善資源感到不滿;二是對於其經營觸角廣布、財務透明度卻不足存有疑慮;三是對慈濟內部過度神格化、階層化的傾向感到不安;四是對慈濟近年行善的「重外輕內」不以為然。這些,程度或輕或重,無心或有意,都是慈濟無法迴避的責難,也因此選擇面對是明智之舉。

讓人不解的是,也不過是數年之前,慈濟仍以台灣最大、最有行動力的志工團體之聲譽受到國人的一致推崇;何以短短幾年的變化,它卻遭到無情的批評與責難?其中原因,當然與慈濟的過度擴充經營,以及太多世俗人士加入使其利益混雜有關;此外,政府對宗教社團的法規不健全也難辭其咎。另外一點,則是台灣近年因經濟發展受挫,而使社會人心變得浮躁澆薄、易於怨怒。

其實,以慈濟長年對台灣的付出以及它在全球的行善,輿論檢討慈濟的問題時,大可不必用「追殺」的手法將其貢獻一舉抹煞。問題是,當公共議題的是非標準取決於「名嘴」之口時,一張口就要論斷其生死,哪裡還有時間細嚼慢嚥?於是,原被奉為行善典範的慈濟,瞬間就被化為「妖魔」。

相對的,當初一巴掌把慈濟打成罪魁的柯文哲,在當下的奇怪社會氛圍中,卻成為一個「神格化」的人物;無論他說錯什麼、做錯什麼,都可豁免責難,許多人並叩頭崇拜。

台灣人評斷是非,難道只剩「非聖即魔」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