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民調/貧富差距 5世代共同的痛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14.08.29 07:17 am


本報民意調查發現,國內不同世代對於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的感受一致,比率都達八成以上。此外,各世代中,以六十到六十五歲世代最為失落,四成七覺得社會對待他們不公平,比率高於其他世代。

本報「世代圖像調查」發現,和十年前相比,有八成七民眾認為台灣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一成覺得和十年前差不多,僅百分之一認為問題已趨和緩。

分析顯示,各世代對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的感受都在八成一至九成間,是不同世代間的最大共識。

不過,不同世代對於解決貧富差距優先性的看法不盡相同。

若要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縮短貧富差距兩者間取捨,全體受訪者中,五成三民眾認為促進經濟發展較重要,四成三覺得縮短貧富差距較優先。交叉分析發現,十八至廿二歲年輕世代,六成六認為縮短貧富差距重於促進經濟發展,卅歲以上世代則有五成以上希望先促進經濟發展。

企圖心、人脈 成功關鍵!

調查也發現,從社會公平感受層面來看,有一成八民眾認為社會對待他們是公平的,四成三覺得差不多,三成八覺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對待。進一步分析顯示,各世代中,以六十到六十五歲世代對社會最失望,四成七認為自己沒有受到社會的公平對待,其他世代有此感受的比率則都低於四成。

評估個人努力和收穫結果的相符程度,五成八民眾認為兩者相當,但也有四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合理回報。各世代中,以未入社會的十八至廿二歲年輕世代最能感受努力就有回報(七成一),相對來說,卅至四十九歲世代則有較高比率抱怨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約四成五)。

那麼,不同世代對於成功要素的看法又是什麼呢?在可複選的情形下,調查發現,各世代都有九成以上認為追求成功的企圖心和廣闊的人脈是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兩大關鍵,意見相當一致。

高學歷、家世 主宰未來?

不過,相對來說,五十歲以上世代較看重個人學歷的影響,四十歲以下世代認為學歷有助於個人獲致成功的比率降至七成;此外,入社會後,各世代都有超過六成認為原生家庭經濟條件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功,比率較未踏入社會的十八至廿二歲年輕世代高出近廿個百分點。

至於年輕人沒有錢的歸因,在可複選的情形下,調查發現,各世代都有接近或超過六成以上認為年輕人亂花錢及不夠努力是主因,其次為年輕人不好好工作(三成八)、沒有工作機會(三成一)、運氣不好(三成)及社會對年輕人不公平(一成六)等。

亂花錢 青世代沒錢主因

進一步分析顯示,相較於四十歲以下世代,四十歲以上世代認為年輕人沒有錢的原因,是因為年輕人隨便亂花錢(七成七)、不夠努力(六成七)、不好好工作(四成五)、沒有工作機會(三成三)的比率高出三到七個百分點;四十歲以下世代歸因於年輕人運氣不好(三成五)和社會對年輕人不公平(一成八)的比率則較四十歲以上世代多四到十個百分點。

調查還發現,有八成六民眾不同意「為了推動改革,必要時可以不遵守法律的規定」的看法,僅一成一的人同意此看法。各世代中,以十八至廿九歲世代認同此看法的比率較高(接近二成)。

這次調查於七月四日至十二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二千四百六十五位台灣地區十八至六十五歲民眾,另有九百六十五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二點零個百分點以內。

調查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並依據十八至六十五歲民眾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8901577-3529649

十年加薪601元 青世代怎麼拚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4.08.29 07:17 am

勞動部二○一二年最新調查,大專以上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平均二六四六○元,十年來只增加六○一元。

扣掉房租與生活費,月薪二萬六,要在台北生活相當不容易。

一九八二年,羅大佑到台北打拚,看著農田一塊塊消失,在《鹿港小鎮》的歌詞寫下「台北不是我的家」。但台北的高度發展著實吸引人,不到八年的時間,林強在《向前走》裡就唱著,「阮欲來去台北打拚」,年輕人也不斷湧向台北。

向前走…社會公平成絆腳石

二○一○年五月天的演唱會再唱起《向前走》,這個年代,強調的是「卡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是我一點攏無感覺」。這反映了青年要的是一個可以給機會的台北、台灣。

「至少要給年輕人雙腳可以站立的地方吧!」說起台灣年輕人的處境,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忍不住說。他指出,退休年齡延後、都會區的高房價與生活壓力,都讓青世代的機會變少。

低薪、機會變少、看不到未來,讓貧富差距與社會公平成為台灣發展的最大隱憂。

聯合報系《世代圖像大調查》發現,從十八到六十五歲的各個工作世代,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比十年前嚴重的都超過八成,已經是全民最大共識。

出走潮…他搶捧海外金飯碗

貧富差距,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吳齊殷指出,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比台灣還要嚴重,但是「中國的年輕人覺得還有很多機會」。他說,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沒有什麼好機會。

當台灣處在科技業快速成長的中後期,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描繪出當時的台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機會島嶼。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太陽花學運主題曲《島嶼天光》,青年們用低沉嗓音反覆吟唱「天色漸漸光」,其實也正反映了期待機會降臨,要自己爭權益的心聲。

吳齊殷表示,台灣「現在的經濟成長是虛的」,工作機會的增加都是在海外。他說,全球布局讓企業主賺到錢,但一般的勞工、員工不一定享受到。

一○四資訊科技的資料庫統計,從二○○○年網路泡沫期間,大學新鮮人的平均月薪為高峰期約三萬五千元,此後就一路走低,到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已打了八三折、降到二萬九千元,目前停留在三萬元出頭。

低薪族…多幾千塊就跳槽

一○四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說,別小看這幾千塊的差異,當都會區的生活壓力提高,幾千元就會變成年輕世代換工作、跳槽的主因。

的確,根據勞動部的調查,卅歲以下的就業青年,年資低於三年的超過一半,同一家企業待不久,也造成企業年輕員工高流動率的問題。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調查,卅歲以下失業者,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失業的比率接近五成。他說,有工作機會但因為企業給的薪資過低,而不去工作的比率接近二成六,是各年齡層中最高。

找人才…學用需求落差大

主計總處去年八月的最新調查,企業開出的職缺有近四成要的是高中職學歷,給大專以上的不到三成五。「企業丟出香蕉要找猴子,怎曉得卻來了獅子,」洪敬舒比喻,這是嚴重的教育與企業需求落差。

從大環境上來看,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是個位數的經濟成長與逐漸升高的痛苦指數。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說,一九八○年代開始,台灣科技業接上全球的需求,進入世界供應鏈體系。他表示,這一段的成長剛好是「人家有需要、台灣可供應」,讓科技業快速發展。

吳宗昇認為,當服務業占台灣GDP產值已超過七成,如何把在地的服務業變成工作機會,是政府與企業要思考的課題。

高齡化…讓青年機會變少了

台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也指出,現在的政府官員好像一天到晚只能滅火,沒有提出真正的國家發展藍圖。他說,服務業也可以國際化,但我們要有清楚的發展藍圖,才能落實到產業政策、人才政策,讓教育跟產業發展不會脫鉤。

不到卅歲的社企流財務長林祖儀認為,「機會也許一樣多,但是換位置的速度變慢了」。他說,高齡化加速,世代傳承的時間拉長了,退休延後,自然讓年輕人的機會變少。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更指出,在公部門、企業界掌權的人,更需要思考有系統地釋放出資源,給青世代機會,才可能打破貧富差距惡化的魔咒。

貧窮世襲 「槍還沒響勝負已定」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4.08.29 07:17 am

超級業務員之間流傳著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把錢從你的口袋裡拿出來,放到我的口袋裡。

如果,要選一個公民最不想盡的義務,那可能就是繳稅。

四十多歲的謝姓地政士,最近幫客戶過戶土地、作節稅規劃,赫然發現客戶的十九歲小孩,戶頭已有九千多萬元。

這是多年來,透過每年二二○萬元贈與免稅的優惠,長輩們不斷轉移財產的結果。他指出,一年二二○萬元的贈與免稅,是從贈與方,通常是長輩的角度來看。對受贈的小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年只能接受二二○萬元的免稅贈與。

謝姓地政士舉例,如果小孩子的父母、叔叔、阿姨,甚至哥哥,每個人每年利用這個贈與優惠,小孩子一年就可以有一千一百萬元的合法免稅資金流入帳戶。尤其,政府計畫採行實價課稅與房地合一課稅,讓近來的節稅規劃需求愈來愈大,「你真的無法想像,台灣人怎麼會這麼有錢」。

財產的世代移轉,無形中造就了許多富二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指出,企業主的「家天下」觀念,讓富有世襲,富裕者小孩的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相對豐富,無形中也造成貧窮世襲。

聯合報系《世代圖像大調查》就發現,各世代看成功的條件中,自己的企圖心最重要,有超過九成的人認同;但含金湯匙出身(出身自有錢人家庭),認同度也有六成。吳齊殷說,真的要加速稅制改革,否則世代間的財富移轉只會讓匱乏家庭的小孩,在人生競賽中,「槍還沒有響,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小確幸產業 「老少搭 潮T變金雞」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4.08.29 03:41 am

就業不易,許多年輕人開起咖啡館、民宿,或在網路上賣自己也喜歡的潮T。熟世代很憂慮,如果都是「小確幸產業」,台灣的發展就夠了嗎?

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說,別忘了星巴克也是從一家小咖啡館開始。他更認為,台灣的機會很可能是在經濟發展與分配平衡間,成為最會生活的國家。

吳宗昇舉例,比我們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更早出現經濟上失落的廿年,但近年來,日本的高齡者組成諮詢團,在退休金的支持下,變成是「高技術含量的低成本勞動力」。他說,高齡者與年輕人合作,打造愈來愈多的社區經濟,這一類的小確幸經濟,不但在地化,更成為年輕人的機會。

六十多歲的余良玲是桃園縣教育志工聯盟的理事長。她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教育界人士,帶領卅歲上下的青年,承接政府計畫,包括暑假期間帶大專學生去緬甸、柬埔寨等國際服務。

吳宗昇分析,台灣已過了為了拚經濟犧牲環保、犧牲家庭的年代,但是從公益、生活角度出發的「產業」才正興起。吳宗昇相信,台灣可以變成會生活、更均衡的新亞洲小龍。

小資女世代 錢花在喜歡的事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4.08.29 07:17 am

聯合報《世代圖像大調查》發現,五大世代除了一致認為貧富差距惡化,也認為年輕人會窮,很大原因是隨便花錢。

不過,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分析,十八到廿九歲的小資女世代,其實在日常生活上相當節儉,花錢只花在他們在意的事物上。

李釧如當場請一位廿六歲左右的年輕同事,分享她在台北市一天三餐加飲料只花費兩百元或更少的經驗。早餐不到五十元,午餐因為在辦公商圈附近,會在七、八十元左右,晚餐可能是輕食或是六、七十元的外食。

小資女省下吃的錢,與社會新鮮人起薪低不無關係。

勞動部統計,社會新鮮人面對的是平均起薪十年沒有調整的大環境。二○○三年網路泡沫前後,大專以上新鮮人的起薪是二五八五九元,二○一二年的最新統計是二六四六○元。

十年來,新鮮人起薪只增加六○一元。

李釧如隨手一算,北上台北工作,光是租金加水電費、通信費一個月至少一萬元,一天餐飲費控制在二百元,一個月也要六千元,扣一扣,每個月可支配現金不到一萬元。

年輕一代會買高單價的智慧型手機、穿有品牌的衣物,但也會逛夜市、翻地攤,找自己喜歡的小物品。「就是一種小確幸的滿足,」李釧如說

青世代創新但不負責 熟世代勤奮卻太傳統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14.08.28 11:19 pm





圖/聯合報提供8899106-3528491

本報「世代圖像大調查」發現,在熟世代眼中,青世代雖然創新,但不知足、不負責、懶散是主要問題;青世代看熟世代,雖然推崇其負責、勤奮、知足的特質,缺點卻是過於傳統。

本報「世代圖像大調查」是針對十八至六十五歲民眾進行訪問,以四十歲為分界,四十歲以下稱為「青世代」,四十歲以上稱為「熟世代」,觀察上、下兩個世代如何看待彼此。

「負責」 兩代感受差異最大
世代印象包含勤奮、創新、包容、知足及負責等五個面向,調查以一至十分為範圍,評分一至五分代表偏向負面特質,評分六至十分代表偏向正面特質。

結果顯示,五大特質中,兩大世代對彼此「負責任」與否的感受差異最大。四十歲以下世代,七成三肯定熟世代負責任,僅二成六覺得此世代不負責任,平均得分為六點五分;不過,在熟世代眼中,青世代卻以不負責任為特色(六成九),僅二成九覺得此世代勇於負責,平均得分為四點七分。兩世代的評分差距為一點八分。

從知足印象來看,青世代有六成一認為熟世代容易滿足,三成八持相反看法,平均得分為六點零分;另一方面,熟世代有七成四批評青世代不知足,平均得分為四點五分。兩世代的評分差距為一點五分,而不知足也是青世代評分最低的項目。

勤奮特質方面,青世代有七成八認為熟世代相當勤奮,僅二成一不這麼認為,平均印象得分為六點八分;相對來說,熟世代有五成二批評青世代過於懶散,四成三肯定青世代勤奮,平均得分為五點四分。兩世代的評分差距為一點四分。

「創新」 青世代只贏這一項
創新特質方面,這是青世代唯一評分優於熟世代的項目。熟世代有五成八稱許青世代是創新的世代,三成七覺得此世代太傳統,平均得分為六點一分;青世代看熟世代,則是有六成九認為熟世代過於傳統,僅三成覺得此世代有創新特質,平均得分為四點八。兩世代的評分差距為一點三分。

各特質面向中,兩世代間對於彼此包容性的感受差異最少。青世代有五成二認為熟世代頗能包容,四成八覺得熟世代排他,平均得分為五點八分;至於熟世代,則有五成九覺得青世代排他,三成八覺得此世代能夠包容,平均得分為五點二分。兩世代的評分差距為零點六分。

這次調查於七月四日至十二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二千四百六十五位台灣地區十八至六十五歲民眾,另有九百六十五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二點零個百分點以內。調查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並依據十八至六十五歲民眾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img src='https://pic.pimg.tw/andk/1409284111-3965855800_n.jpg' border='0' title='8899106-3528536' alt='8899106-3528536' />

衝突?合作?熟世代vs.青世代 該溝通了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4.08.28 11:19 pm

20歲世代林祖儀/太陽花 關心誰對台灣好

林祖儀。
記者楊光昇/攝影「風是沒有特定方向的」,批踢踢(PTT)官方粉絲團主編、即將卅而立的林祖儀說,網民的反應很直接,公眾人物表現好,不吝於給支持、按讚;但言行凸槌,噓聲、酸言也不會留情灌爆網路。
林祖儀所屬的太陽花世代,年紀約十八到廿九歲,總人口數近三九○萬人。他們心中沒有藍綠、統獨不是議題,只關心誰對台灣好,最看不慣不公不義。

「以前覺得政治很髒」,林祖儀說,學生時代在網路上,若有人發表政治性言論,就會被貼上「政治魔人」的標籤。但這一年多來,他加入「國會無雙」等公民監督政治的組織當義工,跟多數的行動原生族一樣,對時事與政治勇於表達意見。

30歲世代李釧如/破威權 從這一世代開始

李釧如。
記者黃義書/攝影卅八歲的李釧如,是後野百合世代,研究台灣社會的變遷近十年,現在是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五月天、九把刀,也都曾因失言而道歉,」她說,長一輩的權威是來自「位置」,新一代的公眾人物都得「被挑戰」,再不能如過去般愚民,也不能造神。
這個世代進入職場的時間,是台灣經濟由盛轉衰的網路泡沫年代,因此也稱為「泡沫入行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則認為,這個世代基本上看不到未來,無力去改變社會結構,讓他們的相對剝奪感最重,於是轉為追求小確幸。

李釧如則說,她的成長經歷是「兩個孩子恰恰好」的年代,孩子少就受寵,社會要求老師不能體罰,是親子平權的開始年代。

平權,是這個世代的基本價值;打破權威觀念,從此開始。

40歲世代吳宗昇/野百合 只要喜歡就可以

吳宗昇。
本報資料照片四十六歲的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野百合學運期間天天去報到,那是一個台灣大開放的年代。
當時,政府宣布解嚴,上大學的他赫然發現「可以有這麼多夜生活」,抓住台灣經濟起飛的尾巴,出現了許多的科技新貴,那是一個升遷變慢,但抓對方向還有機會一夕致富,也開始注重家庭生活的年代。

在他眼中,這個世代最大的衝擊來自年輕人口中的「小七」─統一超商。吳宗昇說,當廿四小時營業的超商林立、KTV與夜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世代充滿了多元的變化,太多的生活面向,反而讓這個世代是最沒有激烈主張的一代。

「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藝人李明依當年的名言,正是野百合世代的寫照。

50歲世代阮劍安/威權下 首重服從與執行

阮劍安。
記者楊萬雲/攝影五十二歲的一○四資訊科技總經理阮劍安,從飛利浦的歷練回到台灣的企業,走的是當年職場的兩大主流,進入外商或是科技創業。經歷過台灣經濟的黃金歲月,但成長在威權體制下,服從與執行力,是這個世代的特質。
阮劍安從剛畢業的兒子身上,了解新一代的想法。「我們沒有非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說,這是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的。

阮劍安分析,各世代有共同的價值,像是守法,也有對貧富差距的共同憂慮,但是在促進經濟發展與改善貧富差距孰先孰後上,則有不同選擇。他說,歸結到底還是經濟問題,政府得在施政的優先順序、重點項目上取捨,平衡各世代的需求。

阮劍安認為,像是服貿一度在立院快速過關,就會讓年輕世代質疑,「你(政府)叫我守法,但你自己有沒有守法?」世代要溝通、合作,就是對不同看法,要先「聽了再說」。

60歲世代吳齊殷/拚經濟 人生為成就事業

吳齊殷。
本報資料照片「以前的查戶口,是規定你在某一個時間只能等在家裡,」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六十多歲的吳齊殷說,他的碩士論文還是用打字機打的。在那個推動十大建設、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人都是「犧牲人生的重要時刻成就事業」,他說。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當愈來愈多人在談論世代,就是年輕世代向年長世代透露出「該要溝通」的訊息。他認為,世代間最大的衝突還是在於資源分配,但彼此間是可以合作的。李釧如不認為有世代對立,「我不會跟我的爸媽對立呀」。她說,世代間有衝突、有認知差異,但不會對立。

今天將接任工商建研會理事長的廖萬隆就說,要舉辦青年論壇,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與面對的困難,如果政府已經在做的政策,也要讓年輕人知道,才能讓台灣在世代合作下再往前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