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賺錢兩心法 穩紮穩打

【經濟日報╱黃國蓉】
2014.07.21 10:32 am

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認為,個人投資最重要的兩大心法,除了「熟悉投資標的」最重要的就是「釐清投資目標」,確實掌握這兩項,就可以穩紮穩打投資,這也是他這一年來的最高原則。

「釐清目標」是投資的第一步,詹益鑑說,每個人想要投資的原因不同,有人追求快速獲利、短時間高獲利,有人只求穩健,認清了自己的目標,才知道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方式。

以他自己而言,投資目標很清楚,就是平衡工作性質造成的財務風險,許多增加風險的事情,即使可能讓獲利更好,他都會先小心避免。

此外,只從熟悉的領域下手,讓他對投資標的掌握度較高。由於平時對世界經濟情勢就有興趣,也是工作所需,可以即時感受各區域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例如,在保守、盡量減低風險的前提下,他先前不做台灣、大陸市場,因為認為人民幣有政治風險,新台幣則因出口壓力,多半跟著美元腳步,因此較少操作。

不過,身為創投業者,他從許多政策風向,感覺到今年新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後,許多有助資本市場流動的動作,加上認為資金由房轉股氣氛已浮現,讓台股今年偏多,因此也首次考慮投資台股,可能以台灣50為標的;而中國大陸網路、科技產業發展興盛之下,今年也考慮出手。

詹益鑑:賣房換現金 養大投資本

【經濟日報╱文/黃國蓉】
2014.07.21 10:32 am


詹益鑑

許多人喜歡以房地產做為投資標的,之初創投合夥人詹益鑑卻「反其道而行」,去年賣掉自住房,改當租屋族,投入外幣、美股基金等,不被「一定要擁有房產」的觀念綁住,讓他的財務操作更自由,近半年來投資報酬率達7%到10%,新手績效優於預期目標,讓他很滿意。
談到「賣房取得投資資金」,詹益鑑說,其實原本只是小孩大了,因應家中成員變化,想換房找更大的空間,在找新房過程中,注意到現在台北較高坪數、月租3萬5,000元以上的房子,「租」比「買」的選擇彈性更高,可獲得的生活品質更好,於是選擇不買新屋,改用租的。

詹益鑑說,「貸款買屋」本來就不見得是生活唯一選擇,在房價所得比已經過高的台灣,更是如此,把原本以為必要的房貸負擔放下,為人生規劃和財務操作換來的自由空間可能更大,他賣房後將部分所得交給父母,其餘約2,000萬元資金,就成了測試新投資方式的子彈。

身為創投業者,詹益鑑的工作本身就是「投資」的各面向,他說,創投選擇投資新創事業,可能投資了許多似乎很有潛力的公司,最後都沒能讓創投收成出場,也可能押對一個寶,就把先前都賺回來了,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領域,身為創投合夥人,意味著與一般上班族相比,收入可能很不穩定。

因此,詹益鑑的個人投資理財目標,就是要與工作相反,找尋保守、穩健的方式,賺取相對低風險、穩定的報酬率,以平衡工作性質造成的財務風險。同時,工作必須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判斷思考,個人投資無法配置太多時間。

因此,他一開始就排除可能需要每天看盤、盯走勢的個股投資,過去多年以定期定額基金和儲蓄型保單為主。

賣房取得較多投資資金後,他開始嘗試投資中長期基金,鎖定領域都從自己較熟悉的出發,例如與行動、網路趨勢有關,或是過去在創投公司任職時接觸的能源、生技領域,這些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就是過去多年的累積,不需要特別另外做功課。

在區域市場上,衡量各國經濟情形,他去年多選擇投資美、歐、日本,在去年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未退的背景下,這幾個市場下半年到今年首季股、債表現都不錯,他也在年初先獲利了結。

詹益鑑小檔案
年齡:38歲

投資經驗:1年(較積極投資)

現職:之初創投合夥人

投資工具:基金、外幣、美股等

投資心法:認清目標、熟悉領域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黃國蓉╱製表


李雪雯/「類長看」可以取代傳統長期看護險?

【聯合新聞網╱文/李雪雯】
2014.07.21 10:32 am

最近,筆者最常被問到各種有關長看險、類長看險的問題。而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發現到:不管是保險公司、業務員或民眾,似乎都認為「類長看」是更便宜,且可完全可以取代傳統長看險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想藉此機會進行徹底的分析。 自從1995年,國內出現第一張長期看護險之後,各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不少的保單。但是,銷路一直都不是非常好。業者的說法首先是「理賠定義嚴格(當時比較多是以「巴氏量表」為主,而一般民眾能夠申請到的機會並不高)」,其次則是「保費真的不便宜」。
雖然保險公司為了讓長看險更加「親民」,在契約條款中關於「長期看護狀態」的定義,進行了不少修正,多半已經改為「失能」與「器質性癡呆(失智)」的條件(相關定義請見下《表一》),但是,由於長期看護險規定被保險人在請領定期保險金之後,必須定期(例如每月或半年、一年)提供「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證明,仍舊無法拉抬太多買氣。

8810162-3485617
說明:以上不同保單的理賠定義,可能會因不同保險公司條款內容而有所不同,所以僅供參考。
圖/李雪雯提供
因此,一種叫做「類長看」險的保單便應運而生,並且成為公司與業務員大力推廣的保單之一。但所謂的「類長看」保單,只不過是將過去單筆給付型態的特定傷病險,以及殘廢險,改成具有「定期保險金(例如「特定傷病關懷金」或「殘廢扶助金」等名詞)」概念的保單,讓它們(類長看保單)從「給付項目」來看,就像傳統有「定期給付保險金」的長看險一樣。

然而,目前不管是保險公司或業務員,在大力推廣這類保單時,莫不是以「『類長看險』不管有沒有發生「失能 狀態,只要罹患特定疾病,或是符合各級殘廢規定,被保險人就可以開始定期領取一筆「看護保險金」。

所以,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行銷話術就是:類長看保單會真的比傳統長看險要「容易領取」,而且從同一性別、保額、年齡的年繳保費來看,類長看保單真的比傳統長看險便宜許多。

剛開始時,筆者也滿相信業者這樣的說法的,但在仔細比對過幾乎每一張保單的理賠定義,並且實際與腦神經、精神科專科醫師討教過後,卻發現目前市場上對於長看險與類長看險,存有不少錯誤的認知。且由於不同保單的定義不同,假設保戶只因為保費便宜而買類長看險,恐怕並不能讓自己免於「陷入長期看護財務缺口的風險之中。

因為從以上《表一》與《下圖》來看,傳統長看險雖然是以「失能」狀態做定義,且根據相關專科醫師的說法,通常要中、重度程度以上的病患,才能夠請領到保險金,但卻沒有特定傷病險中「必須罹患特殊疾病」,或是必須符合殘廢等級表中,不同殘廢狀態的限制。

簡單來說,假設同樣符合「失能」的定義(六項生活行為中,有三項不能執行),但如果不是因為特定傷病險中所定義的「特殊疾病」所致,被保險人還是領不到任何保險理賠金,保戶還是只能靠「傳統長看險」來尋求保障。

另外更重要的是:由於失智症也是必須仰賴長期看護的大宗,且患者並不一定會出現「失能」或「殘廢」的狀態。所以,如果被保險人是屬於行動自如的失智症患者,都不能從所有「類長看險保單中,定期拿到保險理賠金。

8810162-3485639
傳統長看與類長看險保障範圍比較圖。
圖/李雪雯提供
如果實際以最常導致需要「長期看護」情形的三大原因-腦中風、失智症及意外傷害來看(請見下《表二》),就算是同一位保戶在相同的狀態下,能不能夠領到不同保單的保險理賠金,也可能會出現滿大的差異。
8810162-3485645

說明:以上為與醫師討論後能否領取到保險金的情形,未來保戶所患相同病症時,是否能領取到保險理賠金,還要看當時症狀及醫師診斷證明而定。
圖/李雪雯提供
當然,由於每一個人所發生的疾病,或呈現的狀態不可能完全相同,未來能不能從傳統長看險,或是類長看保單中順利請領到保險理賠金,還存在著很大的變數。

但是,保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只圖「保費便宜」,並輕信公司及業務員所說的「定義較為明確」說詞,而不特別考慮自己是否有相關家族病史(失智症與「三高」),或是可能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三高」患者發生腦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相當高),則很有機會是花了錢、繳了保費,卻沒辦法獲得最適當的保險保障。

《補充說明》
《在殘廢險中有此一定義 「神經障害等級」之審定基本原則:綜合其病灶症狀,於永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狀態及需他人扶助之情況依下列各項狀況定其等級。於審定時,須有精神科、神經科、神經外科或復健科等專科醫師診斷證明資料為依據 。
1.因重度神經障害,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全須」他人扶助者:適用第1級。
2.因高度神經障害,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之「一部份」須他人扶助者:適用第2級。
3.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尚可」自理,但因神經障害高度,終身不能從事工作者:適用第3級。
4.上述「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係指食物攝取、大小便始末、穿脫衣服、起居、步行、入浴等。
5.有失語、失認、失行等之病灶症狀、四肢麻痺、錐體外路症狀、記憶力障害、知覺障害、感情障害、意欲減退、人格變化等高度障害;或者麻痺等症狀,雖為輕度,身體能力仍存,但非他人在身邊指示,無法遂行其工作者:適用第3級。
殘廢險方面有關「神經障害」的定義,以及是否符合「失智」的定義,老實說我問過的醫師,此多半不敢直接論斷,都認為要視個別當事人狀況,才能進行判定。所以,文末也有特別註明「每人狀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但經詢問過相關專科醫師,失智有可能會失語,但失語也許不一定失智;且一般失智是依照「時間、地點及人物」的順序而喪失,通常要到中度,才可能時間與地點同時無法清楚分辨。
然而,殘廢險中定義只有寫「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的「全部」、「一部分」「尚可自理」,全部應該是指「六項都不能為之」,所以,看起來「一級殘」大概是不可能(因為很難達到六項完全不符合),至於第二級與第三級中所謂的「一部分」或「尚可自理」,到底是指幾項不行?條文並沒有寫清楚,則真的沒有任何人敢明確斷定。
所以,保戶未來能不能領到,似乎都要看當事人實際狀況、醫師實際的診斷證明書,以及保險公司的認定否而定。
另外,綜合精神科醫師「失智症的病因、病名及解釋如下:
從醫理上來說,所謂的「失智症就是指「大腦病變,腦細胞比其他身體器官提早或明顯萎縮。一般來說,人的身體一定會隨著年齡而「老化,但大腦皮質卻不一定會同步萎縮。頂多是腦細胞不再繼續增加、腦功能變弱而已。而假設頭腦裡,主管思考、語言…等的外皮質的萎縮,就是所謂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而國內老年失智症的排名,首先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其次則是血管型失智症。後者是因為「三高所導致的「小中風,使得腦細胞死亡、腦功能下降所造成。以上兩種失智症,佔了絕大多數失智症的比例。
臨床失智評分量表「CDR(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中,如果評分是0.5,代表處於「輕度認知障礙期(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如果評分是「1,代表是輕度失智;評分是「2,代表中度失智;假設評分是「3,則代表重度失智。都需要經過醫師的精細評判才行。
從保險契約條款上所認定的理賠標準來看,大約要「中度失智,才有可能領到保險理賠金。但整體還是依據「輕/中/重/極重/深度5等級程度來決定。他認為保險業務員說「殘廢(扶)險的第三級,適用於失智症」的結論太籠統,因他手上還有輕度失智症者還在工作賺錢。
相關老年看護及失智症問題,請見未來《康健》月刊的「醫療保險」專欄。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延伸閱讀》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還本險拚退休金 期滿再領、多累積準備金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4.07.21 10:32 am

低利率環境下,如何讓退休金長大?除了投資,保險的規劃也很重要。尤其,愈早開始,愈能達成寬裕退休的目標。

國泰人壽推薦可購買終身還本險,因為準備退休金「不能冒險」;中國人壽則推薦投資型保單,藉長期投資的時間複利,讓退休金茁壯。

國泰人壽商品行銷企劃科副理朱漢農表示,準備退休金,有3大重點,「不能冒險、不能太晚、不能重來」。他推薦可固定領取生存金的「還本險」,但也提醒透過還本險準備退休金有兩要件,「保費不能偏低、繳費年期要長」。

朱漢農說,在6%到8%的高利率時代,若民眾退休後希望每月有2萬元資金可運用,只須準備400萬元退休金;但現在1年期定存利率不到1.5%,退休金須先準備1600萬元,每月才能有2萬元可運用。

想要累積到1600萬元,每年的保費預算不能低,朱漢農說,退休規劃得趁早,愈晚開始保費負擔會愈大,若年輕時,先購買15或20年期的還本險,可藉拉長繳費年期,減輕經濟壓力。

朱漢農還建議,最好選擇繳費期滿後才領生存金的還本險,因為這類還本險在繳費期間時能累積較多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繳費期滿後,能領到的生存金會比較多。

以40歲女性投保國泰新悠活年年終身險、繳費20年、保額120萬元為例,若想在60歲退休時開始領取每月2萬元的生存金,年繳保費要繳47萬5903元,累積總繳約952萬元;自60歲起,每年即可領回24萬元(保額20%)的生存金至105歲,且同時會有1000萬以上的身故保障與保單價值。

中國人壽行銷企劃部資深協理蘇錦隆建議選「投資型保單」,他建議要選一個「強大且機制完整的投資平台」,至少有3個選項;一是可自選基金(有多檔標的,可供保戶配置轉換)、二是母子基金(基金分母、子標的,可自動加碼、停利及轉換),三是要有「全權委託投資帳戶」,讓忙到沒時間自己投資的民眾,可委外操作。

為累積自己的退休金,蘇錦隆買自家公司的龍揚三豐變額壽險,他自2年前投資,至今報酬率超過10%。

投資型保單最大問題,就是若發生虧損,退休金不就泡湯?蘇錦隆說,具高報酬率的投資工具,本來就有較高風險,但既然投資大前提是累積退休金,就要採取長期紀律投資;即不管市場波動,不要隨便中斷投資,才能透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達成累積退休金目的。

蘇錦隆表示,投資若習慣於「追高殺低、沒有耐心」,這些投資致命傷會讓投資工具的表現不佳。

【2014/07/20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